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4(1 / 3)

早朝改成三日一朝后,朱媛璋轻松了不少。

节省下了开早朝的时间,奏折都能提前批完了。

朱媛璋把嫁出去的公主都接回宫了,又找了那些生育了公主的妃子谈话,当然杨妃也没有落下。

生母还在的,就让她们去和自家女儿谈心。

生母不在的,就让杨妃去了解情况。

把事情都安排下去后,朱媛璋伸了伸腰。

她想起看过的一封奏折,不由问道:“老朱,奢香夫人的儿子阿期陇弟是不是要回去啦?那奢香夫人摄理的宣慰使是不是要还给他了?”

“当然要还了。”朱元璋没有犹豫。

宣慰使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世袭武职,父死便由子继承。当年本应袭位的阿期陇弟太小了,没办法才让他的母亲代为摄理宣慰使这一职位。

现在孩子长大了,还回来理所当然。

朱媛璋却皱了皱眉,想起了明末的秦良玉也是替儿子代理职位,到后面才成了女将军。

事实证明,只要给女人机会,她们便能展现出她们的才干。她们能做得很好,她们不输男人。

而她想要提升女性地位,也不是喊口号就行的。

朱媛璋想了想,说道:“我们给奢香夫人还有明德夫人封官吧?”

不是摄理职位,而是真正授予她们官职。

朱元璋脱口而出,“这怎么行?哪里有女人当官的。”

朱媛璋捧起杯子喝口热茶,没因为他这句话生气,她知道这不过是封建社会男人的固有思想罢了。

要说她最不喜的,还得是那些酸腐书生。一嘴一个牝鸡司晨天下大乱,可他们又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事?不过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罢了。

“你忘了秦良玉?你们大明的女将军。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明,致死都在为反清复明和清军奋战。”

“难道她不能为官吗?”

朱元璋对秦良玉自然是认同的,“可是…”

朱媛璋把茶杯放下,她没打算开始就把步子拉得太大,但奢香夫人和明德夫人绝对是最适合打开女性当官这个风口的人了。

一来奢香夫人和明德夫人是有功绩在身上的,她们俩同为代理宣慰使,齐心协力筑道路设驿站,改善交通巩固边疆政权,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二来还有洪武十七年发生的马烨逼反事件,最适合拿来打脸让文官闭嘴了。

这明晃晃的女性当官正面例子,不用多可惜。

朱媛璋和朱元璋说着她的想法,把其中的好处也给说了一遍,最终朱元璋答应了。

她想了想给奢香夫人和明德夫人各写了信,然后在朱元璋的指导下写了封官圣旨,选了一个得用点的太监去宣读圣旨。

这样她还不放心,又指了两位医术精湛的太医去随行,给两位夫人诊脉。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可是苍天对你在呼唤…”

阿期陇弟学成踏上归乡路,两年的求学让他无比想念家乡、想念母亲。当他在归乡途中,听到了一首带有故乡曲调的歌时,这种心情更是达到了顶点。

这首歌的歌词通俗简单,但画面感很强。

让听着歌的人脑海里都能浮现出故事中主人传奇的一生。

阿期陇弟竖起耳朵听了起来,然后惊讶道:“这…这是写给母亲的?”

远在宫墙内的朱媛璋擦了擦汗,还好赶上了。

她是在给阿期陇弟赐金时想到的这首歌,回头就把宫里乐师给招来了,催促着让他们赶紧谱曲传唱。

随后找来翰林学士将奢香夫人的事迹写成文章,另外再加上时事政策科普常识,让匠人负责打板印刷成报纸,在民间先把舆论造起来。

等阿期陇弟回到故乡时,嘴里哼唱的是学会的那首赞颂他母亲的歌,手上拿着的是朝廷新发行的几份报纸。

在见到母亲时,更是向前跑了过去。

他欢声道:“阿嫫,我回来了。”

奢香夫人看到阿期陇弟后,露出了笑容。

“陇弟,你长高了。”

“阿嫫以后要抬头看你了。”

阿期陇弟伸手抓了抓头发,笑着露出了白牙,“阿嫫,我给你看份报纸,再给你唱首歌。”

奢香夫人接过阿期陇弟递过来的报纸,打开看过去就看到了写她的文章。她深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汉字自然也是熟识的。

她一字一句看过去,通篇是白话明白晓畅。

阿期陇弟开了个嗓,改用彝族语唱起歌。

当宣旨的太监和诊脉的太医,坐着马车悠悠地赶来时,奢香夫人和阿期陇弟已经到了宣慰府,正要去准备交接宣慰使的工作。

那太监也没有急着宣圣旨,在一旁看着他们交接完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