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 章(1 / 2)

二.

太和殿内,满朝文武皆候在殿前,等候着将军凯旋。

“宣骁武大将军,李长晏觐见!”

随着门外宦官高声宣读,一道身影风尘仆仆地走来。

骁武大将军跨步单膝跪下行殿前礼:“微臣李长晏,参见陛下!”

皇帝挥手示意,太子在御前宣读皇恩圣旨:“诏宣,骁武大将军晏率军逾婺漠,讨漱濮,攻祁山郡,得秃厥王,以少降敌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八百级,师大率减什三,执讯获丑,薄言还归,以五千户加封晏为军统都督。”

“谢陛下隆恩!”

圣旨宣读一般都由翰林院负责,而此次由太子亲自宣读皇恩封赏,倒是史无前例的,可以看出皇帝对这次胜仗十分满意。为此,还特地在后殿设宴庆贺。

太子亲手将圣旨交到李长晏的手上,便和他一路同行前往。

看着不间断的有群臣上前道贺,太子突然有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①”

谁能想得到,向来只会舞墨弄笔的小世孙会在刀剑无眼的战场上崭露锋芒,不仅在流放充军的首战中只身率领八百将士翻山越岭奇袭敌军二千余人,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平定边疆的叛乱,得到皇帝的认可,从罪臣之孙一跃成为大齐英雄。不仅多次立大功,如今还抓住了军中奸细,获封军统都督,当真风头无两。

太子拍了拍他的肩头朗声笑言:“子惺,多年未见,你是愈发的春风得意啊!”

李长晏拱手拜谢,“谢殿下美誉!”

太子与他并肩而行,双手交叠在背后:“孤以为先生当年给你授字子惺,是因你总在课堂上迷迷糊糊,如今看来是孤肤浅了,先生确是有远见之明的。相比之下,孤忝居储位,却无功垂竹棉之绩,德不配位,实在是惭愧至极。”

“殿下言重了。”李长晏趋步回身行礼,恭敬的说道:“殿下日理千机,夙夜在公,为陛下分忧,微臣不才,惟有尽躬亲末枝之力。”

太子忙扶起正要跪下行礼的他,“孤并非怪罪的意思,子惺莫要自谦过极。”

“殿下过誉了,微臣不过是在其位谋其职,尽职责罢了。”

太子朗声大笑了起来,“对,在其位尽其职,那在今天的庆功宴上,孤可要和子惺好好喝一杯。”说罢,亲昵地揽过李长晏的臂膀一同快步前往后殿。

皇帝身体不适,只露面开席便回寝宫休息,之后一切皆由太子主持。

宴会上,歌舞笙箫齐贺,珍馐美馔不断。

群臣百官轮番上前祝酒,李长晏皆是来者不拒,一饮而尽。

再一次仰头把酒一饮而尽后,他余光注意到准备前来祝酒的人。

那人不像其他人捆一团一哄而上,他只身前来倒,上一轮的祝酒官员纷纷道了声贺便退下留给来人和宴席主角独处的机会。

他抚摸着长须开口:“许久未见,你的酒量倒是见长。”

许久未得到回应,场面一度静默,最后还是太子过来才得以继续。

“子惺常年在军中酒量是想没有长进都难吧。”太子揽住二人后背,活跃气氛,“子惺得此成就,宰相为你生父想必大感欣慰。”

“太子赞誉了,犬子还需努力。”宰相恭恭敬敬地谢过太子,转而对李长晏说道,“而如今你能达此成就,为父深感欣慰,若其母亲还在世上,想必会和为父一般欣慰至极。”

宰相手中酒杯还未举起,上前的冯尚书先一步举杯祝贺,“李相在朝堂上为国操劳,世侄在战场上为国效力,当真虎父无犬子。”

李长晏举杯饮尽,倒转酒杯像是表示未剩一滴酒水,实际是逐客之意。

“大人您随意,在下先干为敬。”

“世侄,果然是人中豪杰,亦莫怪小女多年忘不了,”冯尚书叹息道,“只是可惜了,你们终究是错过了……”

太子玩味地观察着这三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句话讲不清楚,却是十分有趣。

流放充军的李长晏一路逆袭,有人欢喜,亦有人愁。

首当其冲便是冯尚书这前准岳父了罢。

当年与冯家解除婚约,虽是他本人亲自开的口,但明眼人也知道不过是给冯家千金一个体面罢了。

冯家怕是悔的肠子都青了,本以为摆脱一个大累赘,却不想这个累赘竟在短短几年内摇身一变成为大将军,现如今更是官至军统都督。

若是当初坚持不退婚,李长晏回不来便回不来,冯家女等到了一定年限,还能以仁至义尽为由另觅良缘;谁也想不到李长晏回来了,还一路高升至今。

李长晏或许并不怨恨冯家,但冯家如今的处境反倒愈发令人发愁。若李长晏当真如坊间传言那般因对冯家女念念不忘才迟迟未娶妻,那便让人头疼。

冯尚书此番叙旧发言怕是想要探一探他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