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游戏竞技>且悲且喜且从容> 第25章 唯热爱可跨越山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唯热爱可跨越山海(1 / 1)

注:这一章节的内容,可以说是作者突然起意,完全是为了向涟水中专的天才少女姜平致以敬意而创作出来的。想必很多读者也都被姜平的事迹所打动,甚至这件事还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深刻思考。然而,就事件本身而言,我的看法却与大多数人有所不同。

关于偏科导致中考分流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荒谬至极!姜平绝对不是那种偏科的学生。要知道,作为一名出色的自然科学人才,扎实的人文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不固执己见的人稍微查阅一下那些科学界巨匠们的成就便可得知。我们不能以民国时期的某一位学者为例来证明偏科的合理性,毕竟那个时代属于特殊阶段,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且对于一个智力出众之人,莫说是中考,就是高考各科目的难度也是极低的。在这里反映出的问题,反而是中考、高考试卷难度大幅度降低,考试的选拔性功能已经下降。大家可以看高考高分这二十年的变化。其实,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思维方式略有差异罢了。但归根结底,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至于英语的重要性,这就更加不值得争论。姜平的出现,绝不是鼓励偏科,更不应该某一门功课不好的借口,甚至自己沉浸在如果我这门功课和某门功课一样好,我也可以考取985的臆想之中。说到高考的筛选机制,同样,姜平事件更是证明了高考筛选机制的正确性,起码相较于职场成功、人生成功等筛选机制要优秀的多。大家且看,这得奖之主大都是出自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这些名列前茅之人,都和姜平一样,是靠自己的努力和真才实学获取的。反观社会现实,到底是哪些方面的筛选机制出了问题,最需要接受批判和改进,这不言而喻。

对照姜平的成功,我们除了真挚的祝福之外,更多是对自己的反思。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姜平这样出众的数学天赋,或者是其他的天赋,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最缺少的真的是这超于常人的天赋么?起码我觉得,我们最缺乏的并不是天赋,出众是相对的,这就已经注定了大部分人是平庸的。我们其实缺乏的是一种热爱,姜平并不能预测出,中专继续数学学习能改变她的一生,唯一的理由就是她对数学纯粹的热爱。在我们成长之中,我们有为学会一项技能而喜,有为解开一题而喜,有为思有所得所喜,只是这些喜慢慢被考试分数、所升入的大学、获得的社会地位、获得的财富、他人的恭维、甚至是对他人的欺凌的快感所代替。这正是我们不知不觉失去了热爱的能力。这其中也包含的我自己。所以,我才要说,唯热爱可跨越山海。

在开始撰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最初的构想是让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深陷尘世的泥沼之中,浑身沾满了世俗的气息。然而,最近两天当我读到姜平的故事时,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在书中添加一个名为江平的角色。江平的一生都对技术充满了热爱,并为推动造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凭借着这份执着和热情,成就七下西洋,让热爱跨越山海。

江平这人物我不会过多着墨,这类纯粹之人,终究不是主流,这社会诸人终究是为名利,对于姜平我能说的是:姑娘、加油,你是幸福的,因为你热爱。

再注:我写下上面这些话是6月15日。现在写上这个备注的时间是6月21日,根据网上的说法,明日这涟水中专的女生姜萍便到了决赛的日子。

当我初次在网上看到姜萍以一名中专生的身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内心深处无疑被激起了对世界美好的信念。起初看到这条新闻时,我曾一度以为她在初中阶段一定是学业卓越,仅仅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才选择进入中专学校就读。然而,随着近日对她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才知晓原来她在初中和中专时期的数学成绩都相当普通。自然也领悟到这背后的玄机所在。

诚然,科学的探索离不开天赋,但若想获得成功,则唯有凭借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才能抵御住那埋头苦学带来的寂寞,绝对不存在任何偶然或侥幸。虽然还没有到决赛的时间,可事情已经非常明朗,在这场闹剧中,有些人只不过是充当了他人手中的棋子罢了,这执棋之人亦是可悲之人,我不愿进行评价。尽管我最初也是受到了这则新闻的误导,但我仍然决定保留这篇文章。毕竟,这场闹剧并不会动摇我的观点:唯有热爱方能跨越万水千山。最终,我衷心期望够少一些闹剧,尤其是在涉及科学探索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