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廉洁奉公(1 / 2)

一早,向平安就动身去见郭原。

郭原这个人记仇,奈何并不打算见她,直接装病躲在了房里,把自己裹在了床上。

向平安明白。

上次围猎她当众替萧媛出头给他郭家惹了麻烦,皇帝借机在暗中查他贪污的事。

若不是郭原平素常给百姓施粥发粮,在凉都中留了个大善人的称号,皇帝不好动他,眼下,怕是已经被抓大牢去了。

因此郭原对她有想法,也是一定的。

没办法,郭原躲起来,向平安只能闯屋里去。

向平安整个人隔着屏风出现,郭原见她,吓得像见了鬼,几乎从床上跳起来。

“殿下拼了名节不要,也要闯我屋里来,就不怕我不顾及殿下颜面喊人?”

“郭尚书真么惜命,若是喊人毁了我名节,就不怕父皇找理由掀了你郭家?”

向平安自顾自的坐在他屏风外的桌子旁,给自己倒水。

“来者是客,我都来了,郭尚书还不打算出来见一见?”

向平安隔着屏风,屏封另一头的影子明显犹豫了一番,最后才从后头绕出来。

绕出来的郭原神色难辨,沉默不语,也不坐,站得离向平安老远。

“我知郭尚书对我有看法。我此次来,是给郭尚书出个主意,好让郭尚书高枕无忧。”

向平安亦不兜圈子,管郭原现在想的什么,直接开门见山:“正好眼下江南水患,郭尚书库里有多少银两,不如当着百姓的面,将东西大大方方运到朝堂上去,一并捐了。”

点到即止,随即住了口。

向平安喝着茶,眼中细细研究着郭原的神情——这个法子,有两个重点,端看郭原能不能想透。

其一,要大张旗鼓当着百姓的面运东西进朝,是为了加大他户部尚书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

越是善事,就越要做得人尽皆知。

他这个大善人的名头水涨船高,皇帝要动他,自然是更要顾及到百姓的想法。

其二,他当着皇帝的面主动将贪赃的银两上交,此举也等同于在给其他的大臣敲不能贪赃的警钟——哪怕是他郭原如今的官位,皇帝也查得。

但妙就妙在,郭原他并不能认罪,而是以效仿皇帝心系百姓,为陛下分忧的理由捐银两,做善事,借此把贪赃的银两还回去。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的百官大臣虽然对他贪赃一事心知肚明,但终究皇帝在明面上没有说,自然也不会对他今后的仕途有什么影响。

皇帝为了解决眼下水患之事,不会拒绝,收了捐款,自然也就等于默认放过他郭原。

只要他不再逾矩,就不会再为难他。

郭原的神色变幻莫测,向平安猜是他想通了其中关键。

果然立刻就见他面上一喜。

忽而又道:“殿下先前既要护着萧家为难我,现在又为何要帮我?”

“我嘛,当初不并没有打算把郭家牵扯进来,李娘子故意为难萧家,我不过是为萧家的小姐出头,并没有想到父皇会借这一出。不过今儿来了我倒要提醒提醒,郭大人看好自家娘子,莫要再去为难萧家。”

向平安坦然道。

她离府,果然次日,就听说郭原一早就用马车抬了数十箱珍宝银两进宫上朝。

沿路百姓围观看热闹的围了个满。

一如所料,皇帝在收了户部尚书捐的银两后,不仅下诏嘉奖,甚至亲笔给郭家提了“廉洁奉公”四个字。

郭原盯着这四个字抹了抹不存在的冷汗——他郭原如今贪污的事明面上不说,私下全都知道,皇帝偏偏给了他个“廉洁”。

这哪里是真心实意的褒奖,摆明了是拿这四个字放在他头上示警呢。

偏偏他又不得不将字拓印成金色的牌匾挂在正堂,正门终日敞开,百姓路过往里望去,就能看见。

好在他郭尚书的善名因为捐钱赐匾的事情,传得人尽皆知,在凉都内声名鹊起,还算是件好事。

只是如此一来,其他官员也不好隔岸观火。

郭尚书带头给江南水患捐了款,数额还如此巨大,又得皇帝褒奖,都不得不从自家库里掏出银子来。

一时间,江南水患的捐款,筹得那叫一个满。

这可苦了连耀天,他才付了半年的租,眼下还被罚俸期间,生活着实不算富裕。

连耀天阴沉着脸,连夜换了夜行衣,被迫爬了一趟慈宁山。

他神色阴沉踢开了门,就见阐静师太早已等在里头。

张口就是:“最近春苍子做的香已经用完了,庵中的生意已经停了许久。眼下没有收入,我们剩的那些银两,还需备些跟商人买春苍子,实在是……再拿不出多少银两来。”

说罢又把账簿从怀里掏出来,递了过去。

听见连耀天要的数额如此之多,阐静师太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