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赈灾(1 / 2)

“仅三日?”

“正是,陛下,三日之后,将有大批难民涌至我城。而现,城外已有零星难民抵达。”

此对答之间,梁青云眼色愈发阴沉。

“竟有此等无耻之徒,迟至此刻才将消息奏明!”

【哎,事已至此,叹息亦无济于事。

不论如何,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难民的口粮之忧。

倘若不然,难民倾城而攻,吾等天子之名誉岂不是要尽弃不顾。】

正值怒气攻心之际的梁青云,听得脑海之中自语,目光遂转向李安。

李安见到梁青云的目光投来,不禁微微一怔。

【这是何意?难道还想让我去处置难民事宜不成?

唉,然而,此刻的难民确需信任之人亲自处理。

此举亦可避免有心之人挑拨难民情绪。】

“李安,难民即将抵达,你代朕前往安置。

务必谨慎,切莫让难民事务生出岔子。”

言罢,不待已然呆立当场的李安回神,目光便扫过在场众位臣子。

继而,最终目光停留于户部尚书之上:

“赈济难民期间,诸部门须统一听命于李安协调。

倘若有人阻挠,直接下狱,待秋后问斩。

鉴于李安安全考量,即刻启封李安为羽林军陪戎校尉,赐从五品。”

言毕,目光如冰冷扫过在场众人。

不可否认,此刻的梁青云正展现出帝王之威,那股不容置疑的气势,的确让人心生畏惧。

然而,尽管气势逼人,朝中文武众臣,鲜少有人真心拥护。

此一细节,从众人当前的反应中可见一斑。

随着梁青云的话音落定,会场鸦雀无声,连一声回应都无。

至于那位刘大将军,今日未出席朝会,显然有他所忙。

然在此种气氛中,众人皆等着看好戏之际,意料之外,站于前列的赵青突然微微一礼,同时道:

“臣谨遵陛下旨意。”

此言一出,官员们初是一愣,旋即醒悟过来,亦齐声应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虽然自己的命令终得回应,然梁青云的面色却更加难看。

自己话语未获回响,赵青一语却获众臣响应,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同时,这也触动了梁青云的竞争心理。

反应过来的李安,心中虽苦笑不已,仍急忙躬身向天子行礼致谢。

不论如何,他毕竟是得了升职。

更重要的是,他成为大梁国立国以来,首位太监封将。

虽仅是陪戎校尉,然亦是五品官阶。

虽然此官不及微薄,但终究是官职。

此校尉之名,岂不比太监更为悦耳。

而见李安那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梁青云的郁闷心情,终获少许好转。

“此人昔日只想逃离,今已成为朕之臣民。

今不再思逃,却想偷懒,此乃梁青云所不容许。

毕竟此人才华非凡,不加以利用,实为浪费人才。

更何况,眼下正是用人之时。”

朝议散后,李安伴随梁青云至御书房。心中虽无多愿,但身份地位早已注定,他与梁青云的纠缠不似寻常情愫。在责任与义务的牵引下,他毅然承担起了难民赈济之重任。这般决断,出自他对大男子主义的坚持,以及对梁青云这份特殊情缘的无言承诺。

“离开此次,不知还能否回宫?”

书房中,谈及行前事宜之后,梁青云忽然出语不意,其言一出,李安心头微震,脸上掩不住苦笑:“陛下岂能此言?微臣蒙陛下青睐,实为荣耀之至,何谈离开之事?”

然梁青云斜之一眼:“朕欲听真言,无需遮掩。”

这话让李安不禁讪笑,心知肚明言不由衷,然情形所迫,不得不言。

眼前这番景象,既逗乐梁青云,又触动其心。若非能洞悉李安心声,梁青云几乎会被其表象所欺。李安虽口称忠诚,心中却满是对梁青云的深情与牵挂。尤其是那份“为爱扛起一切”的决心,更是让梁青云内心泛起涟漪。

“去吧,勿忘自身安危。若有失,朕还需另觅贤才。”

梁青云最终不耐烦挥手,李安闻言内心一紧,虽未言表,心中却是暗自埋怨。

梁青云目送李安离开,内心却是五味杂陈。李安则直奔羽林军,身为新晋官员,他意识到责任重大。

尽管身负“太监”之名,但在羽林军中,他受到的尊敬丝毫不亚于高级将领。这份特殊待遇,源于他与梁青云之间独特的纽带。

在羽林军中简要部署后,李安带领着五百精兵壮丽地穿过皇宫,其场景宏大,足以让旁观者心生敬畏。

他的行为虽大胆,但梁青云对他充满信任,绝无疑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