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疫(1 / 3)

然而,事情发展没能如婉月所愿。

次月,蒲州灾民大肆外逃,局势混乱到再也不容忽视的地步。朝廷这才接到蒲州奏报,称“蒲州大疫,死亡日以千计,百姓惊恐流亡,十室九空。”

早朝时,昌平帝当众摔了奏折。

“余文诗尸位素餐,蒲州郡官全是无用之徒!”

他起身怒斥,“蒲州疫病蔓延到如此地步,为何今日才报?京城外皆是蒲州灾民,衮衮诸公为何视而不见?将人拦在城外就完了吗!”

他指着阶下的文武百官,厉声质问,“尔等满口仁义道德,为何独不慈下民?”

百官皆低头俯首,默然无语。

大家都心知肚明。城外流民聚集,皇帝待在宫里,不知情还说得过去,住在城里的众朝臣怎会不知道呢?

不过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罢了。

“说话。朕每月发着俸禄,不是让你们在这儿当哑巴的。”

昌平帝见他们这幅模样,心中怒气更盛。“往常你们嗓门一个比一个大,为何今日一言不发?”

“陛下。”

片刻后,文官队伍中一人出列,躬身拜下,“臣以为蒲州巡抚余文诗,怠政祸国,延误疫情,罪不容恕,请陛下下旨捉拿余文诗,以清吏治。“

昌平帝都被他的发言气笑了。

想了半天,你就跟朕说这个?

这名文官说得慷慨激昂,说完后见皇帝一言不发,又有些不安,垂首熬过一阵漫长到令人窒息的寂静,终于听到昌平帝开口。

“不知这位贤良,现居官职?”

皇帝说得阴阳怪气,这名文官只觉摸不着头脑,老实回答,“回陛下,臣礼部侍郎茹春。”

“哦。”

昌平帝点了点头,“朕还以为自己记错了,茹卿既是礼部侍郎,那请问礼部侍郎是何职责?”

“是、是……”茹春这才意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一时诺诺不敢言。

“礼部主管仪制祀祭,弹劾百官乃御史之责。”皇帝继续说了下去,“茹卿入朝数十载,不会不知。如今僭越职事,不知是何居心?”

“臣不敢!”

这话说得太重,茹春顿时面色惨白,扑通一声跪下,“臣只是、臣只是……”

慌乱之中,他一时想不出辩解的话,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四周。

然而文武百官都垂头肃立,没人理会他。

大家心里明白,皇帝这会儿只是想收拾人,在借题发挥而已。风闻奏事,弹劾百官虽是御史职责,但殿内的哪个没弹劾过别人?谁会真把这个规矩当回事?

昌平帝平时也不当回事,但他现在心情不好,茹春不知死活的撞到枪口上,就让他收拾,死道友不死贫道。

“你只是目无尊上罢了。”皇帝平淡地做出评价,又念了一遍对方的名字。“茹春。”

“臣在!”阶下跪着的人打一个哆嗦。

皇帝摆了摆手,“身为礼部侍郎,你不事礼法,不修圣人之言,入朝数年未立存功,枉为朝官。从今日起,免去官职,回家继续读书去吧。”

“是。”茹春面色灰白,颤巍巍地摘下官帽,再次拜下,“臣领旨谢恩。”

茹春黯然退场,皇帝不再多看他,目光落到其他人的身上。

杀了一只鸡的效果很好,猴子都被震慑住了。此时群臣神色紧绷,不管心里有鬼没鬼的,见他的视线扫过来都将头埋低了,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出气筒。

略出了一口气,昌平帝准备继续说,不料下一刻又有人主动出列。

“父皇,儿臣愿往蒲州赈灾,以解父皇之忧,百姓之厄。”

“?”

众人惊愕地抬眼一看,只见前方出列的少年长身玉立,意气风发,正是刚入朝的大皇子。

“景桓?”皇帝愕然望去,对上了自己长子坚定的眼眸。

……

散朝之后,有几道旨意接连传出。

蒲州巡抚余文诗庸碌怠政,延误疫情,免其官职,回京受审,但因蒲州局势严峻,不可无主政之官,令其在新官到任前暂代职事。

皇长子周景桓封瑞王,令以瑞王为主,御史唐宾为辅,一干绣衣卫跟随,招募医者,前往蒲州赈灾防疫。

此外,还有收治京城外流民,建立疠所,全城驱疫之类的命令。

圣旨既下,朝廷当天就动了起来,集齐医者,调集钱粮,划分疫区,全城熏艾消毒。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乱飞,百姓一时人心惶惶,有识之士满怀忧虑,当街痛骂蒲州庸官害人。

不能怪他们紧张,实在是此事太过要命。

蒲州位于大楚腹地,是离京城最近的州府,若蒲州局势彻底失控,疫情扩散出来,京城首当其冲。

此外,蒲州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是大楚的主要粮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