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误入北宋当润人> 第12章 近身匠作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近身匠作营(1 / 1)

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让李奕瘦了几十斤。终于在九月底走到了海州。

办完了交接手续,张诚董奉二人向李奕告别,又急急的向开封府走去,希望能在年前回到东京。

县衙堂官看李奕身材强壮高大,便让他去了匠作营打铁炼钢打造铁器去了。

李奕来到匠作营报到后,便开始了他日复一日的打铁生活。他虽然身体强壮,但长时间的劳作也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然而,李奕并没有抱怨,他知道这是他生存的方式。在匠作营里,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努力工作,互相帮助。

一天,县衙突然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大量的铁器用于军事防御。李奕和他的朋友们被召集起来,加班加点地赶制铁器。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李奕和他的朋友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炉火熊熊,铁锤飞舞。

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希望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奕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技艺。

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铁器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最终,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县衙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县令对李奕等人大加赞赏,特别赏赐了李奕。李奕因此在县城内名声大噪,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李奕并未因此骄傲自满,他深知这次任务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努力。

此后,李奕更加专注于铁匠技艺的提升,他不断钻研创新,力求打造出更精良的铁器。

同时,他也积极与其他工匠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着整个匠作营的发展。

在李奕的影响下,匠作营的规模逐渐扩大,声名远扬,吸引了更多的匠人加入。

而李奕也凭借着他的才华和勤奋,成为了匠作营中的佼佼者,备受尊重和敬仰。

这天,李奕像往常一样在匠作营里打铁,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他放下手中的活儿,走过去查看,发现是几个匠人在争论不休。

原来,他们正在尝试一种新的锻造方法,但遇到了一些难题。李奕仔细倾听了他们的讨论,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让刀子更加坚硬,需要掺入纯净的碳粉。可硬度高了刀子容易断裂,我倒是想到一些方法,可成不成要试过才知道。”

匠人们听了他的话,纷纷表示“你尽管大胆尝试,所需铁料大伙一起帮你凑点。”于是他们按照李奕的方法重新开始尝试。经过几次试验,他们终于成功地掌握了这种新的锻造方法。

李奕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和尝试,才能推动匠艺的进步。从此以后,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创新研究,与匠人们共同探索新的技艺。

匆匆二年已经过去,因为李奕表现出色,终于减免了他的刑罚成功脱离犯罪之身。

李奕不再是白干的罪囚,每月能得三两银钱。由于技术过硬还被提拔成了六队的管事。

李奕想要为自己打造一套刀具,为此又向同组的四人借了好些个铁料。

一把是七斤左右的大菜刀,后背薄刃——能切能砍——能拍能削。

一把剃骨刀,一把斩骨刀,一把削皮割肉的手把刀,四把小雕花刀,一把砍柴刀和一把小爪刀。

最后又打了个八斤重的寒铁枪头,上好的栝木枪杆一套,系上一大捧红色长缨,一把卖相极佳的红缨枪就做成了。

又特意请木匠用上好红枣木打了个刀箱刀架,放打好的刀具。

李奕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刀具,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六队的其他人见了李奕打的刀具纷纷交口称赞,并请李奕指导自己也打造一套。

李奕欣然答应了队友的请求,他将自己的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了他们。在他的指导下,六队的队员们也陆续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刀具。

一天,县城里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听闻李奕的名气,特地前来拜访,并带来了一项特殊的委托。

这位客人名叫陆尘,是一位江湖中人。他需要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希望李奕能够接下这个挑战。

李奕心中一动,他一直渴望能够创造出一件真正的杰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陆尘的委托。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奕全身心地投入到宝剑的制作中。他四处寻找珍稀的材料,精心设计剑身的形状和纹路。

经过数月的努力,李奕终于打造出了一把令人惊叹的宝剑。剑刃锋利无比,闪烁着寒光,剑柄镶嵌着宝石,华丽而高贵。

陆尘看到宝剑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付给了李奕一笔丰厚的报酬,并将这把宝剑带走了。

从此,李奕的名字在江湖中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代铸剑大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