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玄幻魔法>李辰安宁楚楚>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又见雪飘过 八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又见雪飘过 八(1 / 2)

诸葛不亮微微一笑:“一个地方能否兴旺,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天你也看见了,咱们这地方,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人有人!”“宁直道明年就能全部修建完毕!”“行路就不再难。”“而明年……”诸葛不亮又徐徐坐了下来,沉吟数息,极为认真的说道:“明年,燕京城将启动修建!”“按照皇上的计划,燕京城大致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来建设!”“它将是宁国未来的都城!”陈菲儿大吃一惊。倒是在爷爷的信中知道皇上有修建燕京城之意。爷爷说一旦燕京城建成,就算是它不能成为宁国的京都,它也必然是一处极为重要的城池。燕京城在幽都县的土地上。诸葛不亮是幽都县县令,是主持修建燕京城的人,那么将来定可能得到皇上重用,只是修建燕京城耗资巨大,但宁国国库里却没多少银子。所以爷爷无法预测这燕京城几时能修——若过上十年八年再修,自己已经十七岁了,断然不能等那么久才出嫁。这就变成了一场没多少把握的赌!赌的是自己的一辈子。此刻听诸葛不亮说明年就要动工……这已经是十二月十七了。转眼就是明年!若燕京城真的动工,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莫非这就是诸葛不亮解决其余劳动力的方法看着陈菲儿惊讶的表情,诸葛不亮俯过身子,神秘兮兮的又道:“修建燕京城是一件大事,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另一个消息!”“这消息你知道就好,因为幽都县的地界就这么大,能够修建作坊的地方是皇上在这里的时候亲自划定的!”“他说这是为了燕京城的……环保,就是不被作坊污染。”“你们是来幽都县的第一家商人,所以那地皮子我算是便宜卖给了你们。”“后来的商人就不一样了!”“皇上说……地皮需要竞标!”“你可以想象一下,将来,燕京城建成之后,皇上将这里定为国都之后……”“这地方将会有多少人来”“莫看现在这里一无所有,到那时,这里必然寸土寸金!”“所以呀,贫穷是暂时的,你不要看乡情们吃的是野菜稀粥,你要看的是他们的精神面貌!”“难道你就没发现他们的脸上并无太多愁容”“这便是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一个天大的饼就这样被诸葛不亮有意的画在了陈菲儿的面前。涉世不深的少女信了!因为爷爷去京都就是参加航运经营权竞标的!她这才知道这个看似贫穷的地方,原来具有如此之大的潜力!这才明白爷爷希望她能嫁给诸葛不亮的真正意图所在!不行,得将这些消息告诉家里。得赶在明年燕京城动工之前,尽量多的买地皮建作坊!陈菲儿拿定主意,忽然发现诸葛不亮那不太光亮的脸其实也挺帅的。她面色微微一红,“在你家里也住了一些日子了,你……你也别拿我当外人。”诸葛不亮一愣,心想我不拿你当外人难道还拿你当内人“我的意思是……这眼见着就要过年了。”“这雪下个不停,就算停,我们要再赶回颍州也来不及了。”诸葛不亮又吃了一惊,怎么的还要留在我家过年不成陈菲儿就是这个意思:“你现在的俸禄不高,我们这么多人吃住在你这也、也给你增加了不少负担。”说着这话,陈菲儿从袖袋中取出了一个鹅黄色的荷包放在了桌上,推了过去:“你莫要拒绝!”“住客栈也是要付钱的。”“何况你、你还帮了我们许多。”“这天气太冷,得买一些炭来取暖。”“伙食上面……”诸葛不亮心里早就一喜。实在没有过年的银子了啊!他们虽说是来幽都县建作坊的,但吃住在自己家也抗不出啊!颍州陈氏肯定是不缺银子的,这绣了两只鸳鸯的荷包不大,想来也没多少银子,却能补贴一下家用,将这个年过完应该是差不多够了。但如果就这么给拿到手里似乎又太势利了一些,于是,诸葛不亮伸出了手,义正严词的说道:“这不妥,”他将那荷包推了过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冷就冷点,晚上蜷缩一下一夜也就熬过去了。”陈菲儿心想你倒是能够熬过去,我担心我自己熬不过去呀!她也伸出了双手,将诸葛不亮推过来的荷包又推了过去。“但年总是要过的,再不去采买怕是来不及了。”诸葛不亮又推:“年不年的无所谓,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陈菲儿也推:“那可不行!”“年就要有年的样子!”“以前你怎么过的年我不管,但现在我既然来了,这年就要过得红红火火的!”这话有些歧义。但现在诸葛不亮并没有察觉,因为在推攘的过程中,他的手盖在了陈菲儿的手背上!入手温润柔软。他猛的一惊,抬手,“在下并非故意!”陈菲儿满脸通红,收回了双手,羞涩垂头:“那还不收下”小院寂静。只有纷扬的雪簌簌而落。气氛忽然有些暧昧。诸葛不亮看着陈菲儿那娇羞的模样心里忽的一颤,他没有再推却。将这荷包收入了袖袋中,暗自骂了自己几句:“诸葛不亮,想啥呢”“有妻月红,这便是自己这一辈子最大的福分了!”“女人……如陈菲儿这样的世家姑娘,是你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去想的么”“何况彼此年岁相去甚大,都能给她当叔叔了!”陈菲儿抬眼,便看见了诸葛不亮那黝黑的脸上忧郁的神色。她低声问了一句:“你在想什么”“……我妻月红,你现在也知道她随军去平乱去了。”“应该快到永安城了。”陈菲儿一听,神色忽的有些低落。这些日子随诸葛不亮走乡串户,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老百姓对那个叫月红的女人的赞美与崇拜!初时陈菲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