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游戏竞技>大秦:从拔了惊鲵头筹开始> 第95章 王上能容韩非,为何不能容六国之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王上能容韩非,为何不能容六国之客?(1 / 2)

驱逐大国之客,乃是嬴政最近所做的一件事。

在吕不韦死后,六国之客纷纷指责他这位秦王,更是公然为吕不韦叫屈,这让嬴政大为愤怒。

在嬴政的心中,有着一股傲气。

那就是,秦国天然凌驾于六国之上,六国那些人来到秦国谋出路,都是因为秦国赏罚分明,可以给予他们晋阶的机会,结果那些家伙却不思恩德,还指责他这位秦王,这让嬴政无法接受,所以,他选择驱逐他们这些于秦国无益之人。

不曾想,余启竟然来到了他的面前,为那些被驱逐的六国之人说情了起来。

嬴政眼中闪过了一丝疑惑之色,旋即向着余启道:“我记得先生似乎也不是秦国之人,如果是为了此事,那先生不必担心,我就算将其余人都驱逐了,也不可能驱逐先生。”

“先生如今领了我秦国的爵位,那便是我秦国之人了。”

“如果我说,我是来为那些被王上所驱逐的六国之人说情的呢?”余启的回答,总是那么出乎嬴政的意料。

嬴政眉头挑了挑,沉默了起来。

良久,才向着余启道:“先生准备怎么说服我?”

余启道:“为了说服陛下,我确实准备了不少的措辞。”

旋即,在这章台宫之中,余启将自己心底的措辞悠悠说了出来。

他的措辞,大抵都是参考历史上李斯那一份《谏逐客书》,《谏逐客书》的全文,他自然是不可能全部记得,也没有完全背诵下来。

但大概的内容,还是记得的。

无非是秦国用他国之人,从而让秦国壮大。

在秦穆公时期,就有五位他国之人,帮助秦穆公称霸。

分别是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亦是出自他国。

此后的张仪、范雎、蒙骜等,都是他国出身,这些他国之人,帮助秦国共同成就了如今之霸业,岂能说他国之人于秦国寸功未立,没有任何用处呢?

秦国之强大,正是源于求贤若渴,源于不看重贤才之出身,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如今,秦国却要将这些帮助秦国变得强大的人才驱逐,这岂非是自断根基,自掘坟墓?

余启在文学方面的水平,自然是没有李斯那么厉害,也写不出《谏逐客书》这等逻辑缜密的雄文,但他的口才确实不算差,哪怕只是用通俗的话语,加上他在嬴政心目中的分量也确实不一般,嬴政是愿意听余启讲述的。

最初的时候,哪怕是余启来劝说他,他也是不以为意。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嬴政的心,渐渐动摇了起来。

或者说,冷静了下来。

扪心自问,这些他国之人,真的愧对秦国吗?

不仅没有愧对秦国,这些人,更是对秦国有功。

紧接着,余启又说起了一件事。

“王上忘记当日前往韩国,邀请韩非入秦,共图大业的初衷了吗?”

“为了心中之抱负,王上连韩非这等韩国公子都想要招揽,能够给予其容身之处,为什么就容不下六国其余的贤才呢?”

嬴政听到余启这话,下意识就想要反驳,“韩非他不一样……”

但这话到了嘴边,他又顿住了。

韩非又有什么不一样的?

除了写出《韩非子》这等奇书之外,韩非如果入侵,其危险的程度,还远高于其余六国之人,因为韩非乃是韩国之公子。

当初的自己,连韩非都容得下,为何就容不下这些六国之人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愤怒而已。

愤怒这些六国之人为吕不韦鸣冤,愤怒这些人只知吕不韦,而不知他秦王。

但,吕不韦已经死了。

自己真的要为一个死人,而将这些为秦国效力的人才,送往其余国家,壮大其余国家吗?

余启很喜欢用反问的语气,向着嬴政提问,他从来不直接告诉嬴政答案。

如何抉择,都是在于嬴政自身。

嬴政原本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余启劝说,也绝对不动摇。

但现在,他的心,忽的变得乱了起来。

“寡人、寡人需要好好想一想。”

“王上慢慢想就是,不过,我还是要提醒王上一句,那就是,王上给出的他国之客离开秦国的期限,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人整理好行李,先一步离开了。”

说出这句话之后,余启便离开了。

嬴政在余启离开之后,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了,按理来说,应该要休息了,毕竟明天还要上朝,还有着很多政务需要他去处理。

但由于余启的一番话,嬴政彻夜未眠。

第二天,强自撑着精神上朝,嬴政本以为没有什么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