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一剑折春秋> 第26章 竹林论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竹林论战(2 / 3)

自己的子民,何谈礼教,上不守礼,下不尊义,又何来正义?在这个到处都是战争的土地上,没有谁是正义的,也没有谁是真正的兴仁义之师,可以代天伐不义之臣。”

“吴国地处蛮荒,礼教不达,虽然吴太伯从周王室,姬姓宗亲,入了吴也是断发文身,随了吴人风俗。楚国虽建国较早,也曾称霸九州,可是以武力征伐九州也仅仅兴盛一时,其原由就在楚国内政,俨然如小周王室,国内分封氏族,楚国三户已强盛的过头了,楚王一脉看似强大,实则如姬天子一般,若不能解决内政,楚国越强大,危机隐患也越大。”

孙武偷偷地瞄了一眼,发现季柔没有发怒,便接着说道。

“吴楚两国的百姓因为一点儿小事便大打出手,这是国君的教化不达所至,当然,所谓上行下效,从两地邑守后来的作为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并未去制止这样的斗争,反而带头发动更大的争斗。到了国君这里,吴国本就有意伐楚,看到此事发生,立刻就组织军队打到了卑梁,楚国虽然是迫不得已出兵,但是楚国连汝一位女子都整日想着征伐天下,称霸诸侯,称霸诸侯不就是要先打败地处心腹之患吴国吗?”

“吴楚之战无可避免,九州之战无可避免,如同南越之人豢养蛊虫,除非撕咬搏杀出一个王者,否则战事不停,动乱不止。”

“女士,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五服之外皆如仇敌,如今这世道,诸侯国之间只怕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天子威严再也经不起一次打击,休要作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季柔觉得孙武在有意针对自己,但是她又不知道如何辩驳,孙武所言怕是道出了诸侯的真正心思,停剑思索了片刻问道。

“先生将要以兵法入世,不也是为了封候拜将,征战天下吗?而且先生应该比谁都清楚,一旦先生的兵法流传到各诸侯国,定会加剧当下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那么季柔想问一句,先生难道就是为了让这个天下流更多的血吗?还是说先生根本就是为了成就自己一世英名,而不惜驱上万,甚至是十万,百万军士的身躯?真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季柔心中不忿。

孙武解释道:“世人只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是善战之人,却不知,战争的最高的境界是慎战,是止战!孙武在第一篇就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最后的手段,但也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全部啊!”

季柔无言以对,跟孙武辩论,她总是落下风。

“那为何先生选择更加弱小的吴国,而不选择强盛的楚国?若是先生选择入仕楚国,以先生之才,量楚国之力,不出二十年,当有望实现先生止战之道。”季柔心中早有疑惑,孙武出身齐国,对于吴国应当并无眷恋,为何偏偏选择这里?

吴国弱小,即使有他和伍员共同辅佐,也如小舟渡海,经不起大风浪。

孙武叹息道:“无奈之举,楚国之患在内政,内政不改,便如当前的周天下一样,武无力也。”

“先生认为楚国当下局势不足以争天下?甚至不足以与吴争雄?”季柔突然收剑归鞘,回头看向孙武。

“那么楚吴之间当如何破局?”

孙武思索片刻,认真回答道:“倒也简单,吴楚破局在南越之地。”

“如何破?”季柔上前一步,目光紧逼孙武。

“行晋国旧事,派贤人入越。”

季柔一时未能猜透其中奥秘,仍提醒道:“先生不怕季柔返楚后行立此策,坏先生强吴大计。”

孙武突然失笑道:“国之大事可不在一言一行,非有长久谋划难以功成,汝如何知道还留有多少时间给汝派人去强越伐吴。”

“可是楚国依然有争霸九州的实力,倘若有先生兵法相助,楚定拜先生为大将军,以楚国之力足以北伐晋国,南平吴越。”季柔自从读了孙武的兵法,惊为天人,以此法运兵,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当以武力平推九州!”

“莫要以为读了孙武的兵法就能真正懂得孙武的征战之道,《太公兵书》全天下的将领都在研读,但是自太公以后,又有谁用兵如太公那般如鬼如魅?”

孙武展现出的自信让季柔感到不适。

“如此说来,先生的兵法就只有先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才能运用自如?”

“是!当今天下,知孙武者惟有孙武一人,若非如此,孙武何必亲力亲为。”孙武颇为肯定的回答了季柔。

她从孙武的脸上看到了无与伦比的自信,甚至隐约散发着一股王者气势。

“季柔早先曾问先生,‘兵者,诡道也!’先生还未给季柔一个肯定的满意答复,若战事皆行诡计,先生当真有把握察觉到敌人的用兵谋略?需知人心难测,若无大义匡扶,这世道将会走向何处?”

季柔说着慢慢靠近孙武,她的目光投向孙武身后两丈远处的佩剑,而此时她与孙武的距离也不过两三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