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七十七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七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2 / 6)

正是蔡京!

吴安持只能硬着头皮,拱手迎接:“下官,权知滑州吴安持,见过明府。”

蔡京没有回礼,冷着脸,直接从他身边走过去,然后端坐到上首的案台后。

“权知滑州吴安持何在?”蔡京坐下来后,便一拍惊堂木。

吴安持被吓了一跳,连忙拱手拜道:“下官吴安持,再拜明府。”

蔡京眯起眼睛,不苟言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站起身来,侧向一面,用着抑扬顿挫的腔调,对吴安持大声正色道:“权知滑州吴安持,官家有德音降下!”

吴安持一听,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无比精彩起来。

怎么回事?

这种小事,蔡元长你都报到了御前?

吴安持的内心,就好似被十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一般。

然而,宫中德音下降,身为臣子,吴安持只有一个选择——跪下来。

他急忙整理了一下仪容,然后面朝皇城方向,规规矩矩的跪下来,叩首再拜:“朝请郎、权知滑州臣安持,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恭闻陛下德音!”

蔡京挺起胸膛,斜视着吴安持,继续用着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权知滑州,朕闻圣人有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卿为故宰相之子,国家进士,社稷大臣,本该躬以圣人之教为准则…”

“缘何却在光天化日之下,仗势凌人,欺侮孤儿?”

“卿的圣贤书,怎么读的?”

吴安持听着,瑟瑟发抖。

那一句:卿的圣贤书,怎么读的?

让他浑身战栗,来自宫中的重压,犹如泰山压顶一般,降临在他头顶。

这可是当今天子的质问!

你的圣贤书,怎么读的?

吴安持虽然不算太聪明,可也听得懂这句质问背后隐含的潜台词和那些没有问出来的问题。

圣人教诲,被卿当成什么了?

空气吗?

一旦,他回答不好,立刻就是名声尽丧!

吴安持立刻顿首再拜:“回禀官家,臣知罪!”

他还算机灵,知道这个事情,必须认错。

而且,认错态度得诚恳才行。

否则,一旦在宫里面那边,被留下了一个‘不遵圣人之教’的印象。

那他就完蛋了!

什么前途、未来、官声,都不要有什么指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柳永柳三变。

柳永蹉跎一世,就是因为恶了宫中!

宫中很讨厌他的诗词文章。

蔡京看着趴在地上,认认真真的谢罪的吴安持,他想起了在宫中面圣时,他观察到的那些官家的神色变化与细节。

“若是如此的话,这位权知滑州,还真是有些跋扈呢!”

“可怜那报童何辜,竟招致此祸!”

官家的声音在他耳畔回荡着。

跋扈!

何辜?

蔡京玩味着这两个评语。

看向吴安持的眼神,就像看死人一般。

陪伴君前,也有些时候了,蔡京虽然经常无法跟上那位少年官家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捉摸不定的心思。

但有一点,蔡京是知道的——当今官家,爱憎分明!

而且,特别特别护犊子!

于是,蔡京展颜一笑,亲自离开坐席,走到吴安持面前,温柔的扶起了这位故宰相之子,这个他弟弟的连襟。

“吴公请起…”蔡京温言细语的说道。

吴安持狐疑的看着蔡京。

这个福建来的福建子,是官场上出了名的变色龙。

所以,他有些拿不准,蔡京到底是什么态度?

蔡京却是安慰起他来:“吴公也不必忧虑。”

他对着皇城方向拱手:“官家呢,其实对吴公还是很爱护的。”

“吾面圣时,官家就说过:吴公乃是故宰相、吴正宪公之子,而吴正宪公又是先帝元辅大臣,早欲见公矣…”

吴安持听着蔡京的鬼话,虽然明知不可信,却还是只能陪着笑,对着皇城方向拱手:“先臣微末之功,竟令官家惦记,臣感恩戴德,必为官家效死尽忠。”

蔡京却叹了口气,对吴安持痛心疾首的说道:“吴公何其不智?!”

吴安持眨着一双清澈的双眼,看着蔡京。

蔡京摇摇头,道:“吴公可知,当朝官家,天授神圣,体恤万民,自即位以来,尝以生民为要,于是以节俭而上!”

“每饭不过三菜而已,每日不过三餐罢了!”

“官家所衣,太后率宫女,于宫中养蚕、抽丝、编织而成。”

“官家所服,四季也不过是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妃所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