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女生耽美>历史直播,老祖宗们看傻了!> 第21章 扛的不是鼎,是天下与江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扛的不是鼎,是天下与江山!(1 / 2)

【苏锐:其实,秦武王扛鼎,背后还有着很深层次的原因,远不是炫耀肌肉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知道,鼎,是国家重器。虽然最开始的鼎只是作为盛载食物的器皿,但是后来鼎被赋予了越来越深厚的含义,逐渐发展成为代表国家,象征着地位的礼器。

夏商周三朝都把鼎看做国家的代表, 拥有九鼎的人就拥有了国家。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

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楚庄王。他曾打着清除蛮夷的借口,带着军队一路北伐,一直打到了北边的洛水。

而早已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定王,被他的阵仗吓得屁滚尿流,连忙派使者送去丰厚的奖赏,名义上是犒劳楚庄王的功劳,实则想告诉他赶紧停止往北边打了,尽早班师回国吧。

而楚国此时的实力已经是中原最强的诸侯国了,楚庄王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直接询问前来的使者,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把周朝的使者吓得屁滚尿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庄王问鼎的举动,其实是隐射他想要称霸中原的决心,所以才说楚庄王“问鼎中原”是楚国成为春秋霸主的象征。】

大秦

嬴政认可地点点头,道:

“春秋时期,我秦国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国,远远无法和国富民强的楚国相比,那时的楚国对其他国家的碾压程度,不比秦国一统中原之前差,若不是那时的周王朝还没衰败得太过严重,说不定一统中原的就不是秦国,而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了。”

李斯很识时务地拱手道:“所以,天下兴亡,不仅要看国家实力强弱,有时还得看天命。春秋霸主的楚庄王也是一代雄主,却无法统一中原,而英明神武的陛下您就做到了。说明,天命所定,上天也想您做这天下共主呢。”

“哈哈哈哈,好一个天命所定!”嬴政听了,十分高兴,果然自己是上天钦定的天下之主,于是下令赏赐了李斯几箱金银财宝。

李斯低头称谢,把一旁的赵高看得牙痒痒,眼睛里写满了嫉妒。

唐朝

李世民抚摸着下巴道:“楚庄王问鼎中原,展现出他想要夺得天下的决心,可惜后来,楚国实力逐渐衰落,被秦国灭掉。连堪称盖世英雄项羽,都未能光复大楚。”

长孙无忌接着太宗的话,继续说道:

“是啊,楚霸王项羽最终还是未能继承他叔叔项燕的意志,光复楚国。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是多么豪迈的决心啊。当项羽一把大火烧掉阿房宫的时候,世人都以为他能顺势称帝,结果就被泗水亭的刘邦打败,最终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落得个凄凉下场。”

“害,或许都是王朝的兴衰,帝王家的更替,冥冥之中真的与上天有关吧。”魏征想到英雄项羽的结局,心中也很感慨。

他曾私下里与长孙无忌多次以沙盘为战局,推演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朝覆灭与汉朝建立的这段历史。

他们推演了很多次,每一次都详细地讨论复盘,可无论他们怎么讨论推演,都讨论不出楚国覆灭以及项羽复国失败的原因。

因为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春秋时期的楚国应该是顺势称霸天下才对,可它偏偏衰落覆灭了;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军队实力,以及本人的治军能力,都远远强于刘邦阵营,他的赢面比刘邦大多了,可他偏偏输了,一把兵败,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所以,有时魏征和长孙无忌也怀疑,王朝的更新迭代,与上天的命数有点关系。

【苏锐:再说回秦武王扛鼎,他的想法其实与楚庄王不谋而合,他也想向天下展示秦国的实力。

之前说过,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国力,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也是个有能力的君王,进一步,秦国已经开始了称王的趋势。

但是,因为秦国帝王嬴家的来历问题,还是有不少的诸侯国轻视他们,认为他们是西方的蛮族,而秦国则是空有实力的野蛮小国,诸侯都看不起他们。

秦武王不屑与中原几个国家为伍,但也不愿秦国子民被所谓的中原人士轻视,于是便想用扛鼎来证明秦军的实力,也向天下昭告他渴望问鼎中原的决心。

还有一点,秦武王想用此举来激励秦国的子民。秦武王,从他死后被后人冠以一个“武”字,就能看出来他的军事造诣之高,比如后来汉武帝刘彻,就是因为生前打匈奴打得贼猛,所以被冠以“武”字。

秦武王也是,在打仗方面的能力很强,在位期间多次打败魏国,还打下了很大一片三晋地区的底盘,称他是一位开疆拓土的君王也不为过。

可是,频繁的发动战争,严重影响了子民们的生活水平,也让秦国上下的人们有了怨言,是否有发动战争的必要。

秦武王扛鼎,就是为了告诉自己的子民和士兵们,我们早已不是当年的蛮夷小国了,我们也有了问鼎中原,称霸天下的资格了,以此来激发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