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 章(2 / 3)

儿就被负责日常案件的高公安接手了。

穷苦人出身的高公安对这些战乱时期跑出国的大户人家是没啥好感的。

但是在听到苏浔讲起了祖辈的故事之后,也忍不住要流下一把辛酸泪了。

在苏浔的描述之下,苏福生一个出身穷苦人家的少年,因为家乡实在活不下去,出门闯荡,结果被人骗到南洋做苦工,又被贩卖到海外。

经历重重艰辛,依然坚强的活着。

一直到建国,国家打赢了m国人之后,情况才开始好转。

苏浔讲到这里,叹气,“我爷爷说,一定要回来建设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这些流浪在外的老百姓才有尊严。”

高公安心情澎湃。

苏浔又继续说起了苏福生后来无意中救了一个有钱人,获得一笔酬劳,然后在陆续投资几个遇到困难的生意人之后,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在海外置办了家业。

这些都是系统安排好的,天衣无缝。

就算是去m国调查,也是可以调查到投资记录的。

所以苏浔说的时候,真情实感,没有半句谎话。

做完记录,高公安只觉得自己听了一个传奇故事一样的。

最难得的还是那位苏福生老同志的爱国之心啊,哪怕在国外置办家业,过上好日子了,依然惦记着祖国。他自己无法回来了,还让后人一定要回来寻亲,回来建设祖国。

这是多么崇高的爱国精神啊。

“我爷爷始终惦记着回来,惦记着寻亲。就连我的名字中的浔,也是有漂洋过海寻亲的意思。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他老人家的遗愿。”

高公安深吸一口气,“同志你放心,只要提供的信息没问题,这亲必定是能寻到的!我现在就帮你打电话。”

苏浔提供的地址还是很细致的,华阳县平安镇小霍村。

在本地地图上显示,这地名是没变化的。

这是建国之前的地址,后来一度成为平安公社和小霍生产队。

再后来,又改成了平安镇和小霍村。

这个小霍村还有点来历,以前是一个姓霍的家族在这里落户,后来渐渐没落,甚至战乱时期也没留下几户人家,后来陆续有人逃荒避乱来到此处。虽然没有几户姓霍的人家了,但是名字却依然保留。

高公安当着苏浔的面,就把电话打到了平安镇派出所。

平安镇派出所的公安同志接到市局电话,还以为是来了案子,一听是寻亲的就放松了。

再一听是海外寻亲的,又来劲儿了。

因为在这之前,谁也没听说过平安镇哪户人家有海外关系啊。

朱所长仔细听着电话里提供的信息,拿着钢笔记录下来。

然后连连保证,立马就安排同志调查情况。保证第一时间回复。

高公安得到保证,也是心情极好,挂了电话之后,就对苏浔道,“同志你放心,那边已经要安排人去调查了,当地人都很熟悉,这个信息不会很久。大概明天就能回信了,到时候我打电话到你住的宾馆去,你就安心等消息吧。”

苏浔顿时满面欢喜,然后站起来鞠躬,“感谢公安同志的帮助。”

“哎哎哎,太客气了。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都是应该的。”

平安镇派出所,朱所长看着提供的资料,看到其中一个人名的时候,有些纳闷“苏金山?”

他觉得有些眼熟。

过了片刻,他一拍脑门,“这不是苏进山吗?”

因为苏浔提供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大爷爷苏福田,一个是堂伯苏金山。这两人是父子关系。

也是苏福生离开家乡的时候,记住的家人名字。

所以哪怕苏浔知道苏金山已经改名苏进山了,给公安提供名字的时候,依然只能提供苏金山。以至于朱所长记录信息的时候,都没反应过来。

只是苏进山到底是个“名人”,所以他曾经的名字,还是有人知道的。

苏进山成为大队长倒是不稀奇,毕竟身家背景清白,又曾经是吃过苦的人,只要觉悟高,能当大队干部那也正常。

这位最出名的是,成了大队干部之后,思想觉悟就低了。

违反规定,为家人谋私利。管不了媳妇,教不好孩子,屡次闹出丑闻来。还被当时的公社拿出来当反面教材,全公社几个生产队宣传,让大家引以为戒。

这当然就出名了。全公社出名!

当时朱所长还不是所长,两次前往苏进山家里抓人,第一次抓老苏家那个打了人的大儿子,第二次抓耍流氓的二儿子。这都老熟人了。

所以朱所长这会儿真的挺尴尬的,“这……是我弄错了吧,是不是小霍村还有一一个叫苏金山的?没准呢,得调查清楚才行。”

赶紧安排一个老公安,先调查小霍村的户籍档案。毕竟是认亲这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