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3 / 5)

回护。

也印证了王一鹗的话,但凡是有点本事的人,早就领一份监当官的差事,去博前程了,哪有功夫跟贱儒一起起哄。

“我听明白了,谢林大师解惑。”侯于赵倒是沉思了许久,才道谢,林辅成帮了侯于赵的忙。

“今日之儒学,比昔日杨朱之说还要自私自我自利,何其怪哉!这不是愚昧是什么!”

“侯巡抚!”王谦急走了两步,跟侯于赵打了个招呼。

“以侯御史为例,夫居官守职以公正平等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凡行事涉邪私者,皆不公不正,不平不等也。”

“走走走,太白楼现在这个时辰,可是人满为患,去晚了可就没有地方了。”王谦笑了笑,带着侯于赵直奔太白楼去了。

“是的,你这个国子监的监生,是愚昧的,我说的!”

“诚如是,还有平等。”林辅成颇为兴奋的说道:“《尚书·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故王道即为平等。”

王谦中进士的时候,侯于赵已经在塞外吃了三年沙子,带着出塞边民垦荒了三万顷田,两人自然不是旧识。

杨朱之说被诸子百家批评,贵己唯我,可现在的儒生,比杨朱之说还不如。

“钱法供应不足啊,朝廷铸造的万历通宝,根本不足民用,你为何避而不谈。”杨同善脑筋转得极快,立刻找到了一个立足点,从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的钱荒找到了反驳的点儿。

回到会同馆驿,侯于赵将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才昏昏沉沉睡去,这一睡就是日上三竿。

“王御史,谁推荐的我?还是要亲自登门道谢为宜。”侯于赵觉得还是有人举荐,既然有举荐之恩,就得去问问,究竟图个什么,要是做不到,还是不要升转的好,如此一来,大家都好。

“陛下圣明。”侯于赵无话可说了,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也许、大概、可能是铁杆的帝党,简在帝心的人物?

林辅成没有功名在身,既没有吃皇粮,也没有司法、税赋上的优待,这些个进士举人,可是人人吃着皇粮,拿着朝廷给的司法税赋上的特权,却只想着耀武扬威,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朝廷征召点士大夫去河套,都是千难万难。

“还是得恭喜侯巡抚高升,我从我爹那儿得到了确切消息,你这次回京,廷推你为辽东巡抚了,恭喜侯巡抚。”王谦坐定后,没打马虎眼,而是实话实说。

节制李成梁的文官,李成梁在辽东开疆拓土的后盾,大明皇帝天语纶音钦定的忠君体国侯于赵。

最终廷臣们廷议,还是确定了侯于赵,而且侯于赵垦荒,那是真的有一把刷子,搞得营堡,连速把亥都无可奈何,李成梁能在辽东为所欲为,和侯于赵这屯耕搞得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故天公地平为平等。”

“来者何人?”林辅成还是那一副眼高于顶看不起人的样子。

“无名之辈侯于赵。”侯于赵的笑容非常平和,和周围的儒生格格不入,主要是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威严,多少让人退避三舍。

侯于赵正经进士出身,没犯错,也不是贱儒,跑到大宁卫垦荒,这是戍边,戍边的升转是要快于腹地的,可侯于赵似乎对这个政策,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我是没考中举人进士,但你们这些考中了举人进士的士大夫,说话也是颠三倒四!为什么钱法供应不足?朝廷在吕宋有十一座铜山,在卧马岗有一座大大的金银铜山,国朝正值用人之际,你们倒是去啊!吃着朝廷的俸禄,食君之俸,却不忠君之事,不就是嫌吕宋酷热,绥远苦寒吗?”

当初张居正独占讲筵,是因为朝堂上大学士对异端的理解完全不同,所以朱翊钧选择了让张居正单独讲授,讲的多了乱,还不如只听一家之言,张居正的异端定义,是那些个怪力乱神之说。

三级学堂的童学,要识文断字,简单加减乘除和部分天元术(方程),而第二级的蒙学,就要学习《史要编》了。

“你为何觉得那些是无用之说呢?你看过吗?学过吗?没有,所以你觉得没用。”

“你别急啊,我这不是先告诉你你为什么愚昧吗?”林辅成乐呵呵的说道:“只有解释清楚了你为何愚昧,才能解释我为何要支持三级学堂。”

李成梁每年开疆拓土,皇帝必然会有封赏,侯于赵借着回京述职,把这份恩赏领回去。

这就是侯于赵想到的办法,即便是那些汉话都不会说的人,大多数都是祖上躲避战乱逃到辽东的汉人,真的区分,反而是制造矛盾,一个大明,大家都是大明人,这种共识的塑造就很有必要了。

“你才愚昧!”无才儒生声嘶力竭的大声喊道。

侯于赵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塞外九年如一日的垦田,是他上的那本五等功赏,当时大明的人头赏,变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