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2 / 3)

下,他听闻王家屏和范应期这么讲,立刻就明白了自己之前判断是准确的。

小皇帝一点都不笨,之前确实是在偷懒,经过了被人刺杀之后,终于转了性子,开始认真了起来。

好事,这是杨博的第一感觉。

张居正不止一次在公开的、私人的场合,说杨博是硕德之臣。

杨博确切的知道,自己之前判断没错,刺王杀驾大案,只是暂时告一段落,并不是结束,当皇帝长大了,亲政了,这个案子,将会是将晋党连根拔起的由头。

不过这和杨博没什么关系了,他要致仕了,他也病了,大限将至,人一死,一了百了,他还能管得住身后的事儿?

“两个废物!”张四维听闻两个人是因为无能被赶了出来,温和的脸色立刻变得凶狠了起来,这一变脸,便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

张四维一甩袖子,指着王家屏和范应期,厉声喝骂了起来。

杨博则伸出了手,将张四维的手摁了下去,笑着说道:“二位学士,那就回官署坐班吧,白圭不嫌辛劳,那就让他继续担着讲筵担子,此事到此为止了。”

“去吧,去吧。”

“是,学生告退。”王家屏和范应期赶忙告退。

“两个废物,就该处置一番!”张四维待二人走后,面色变得略显几分不耐烦。

杨博怎么可以这么轻易放过这两个学士,他们差事没办好,这么好的把小皇帝控制在自己人手中的机会!

张四维本以为这个买卖,晋党能大赚特赚,结果倒好,这买卖做了,开皇极殿恩赏戚继光已经廷议通过,开始进行了,结果张居正还是占着给小皇帝上课的坑。

这买卖做了,只做了一点点,而没做完的原因,是王家屏和范应期无能,这怎么能让张四维不生气呢?

杨博,非常不喜欢张四维,杨博宁愿把晋党党魁的位置让给张居正,楚晋合流,都不愿意让张四维做这个党魁。

杨博知道张四维为人秉性,张四维商人世家,逐利的性子,早已经根深蒂固,坚若磐石,杨博知道张四维这种人,很有可能把晋党带向无底的深渊之中。

不弘且毅之人,心里没有天下,只有私利,狭隘但是矢志不移的人,站在庙堂之高,是国贼。

“戚继光的事儿,是白圭一意孤行,并不是交换,你明白这中间的差别吗?”杨博看着张四维说着其中的区别。

张居正没把小皇帝的教育权拿出来做交换,张居正说的很明白,他在一意孤行。

至于张居正为何要让出这独占经筵之事,杨博也清楚,那些个问题,实在是过于刁钻了。

杨博看着张四维,又看着王家屏和范应期的背影。

眼下大明朝的大臣们,早已经没有了恭顺之心。

每个大臣,看似对小皇帝的讲筵格外的重视,但张四维、王家屏、范应期,和朝中那些个大臣们,有几个认认真真的看过小皇帝和张居正,在文华殿到底奏对了些什么?

侍读学士可是每天都会将奏对的每一个字都抄录下来,但凡是真正的关心陛下的学业,翻一翻那些起居注,就会知道给小皇帝上课,绝对没那么容易。

杨博看过,认真的看过,他看过那些奏对,就知道小皇帝的秉性,葛守礼去了只会白给,所以派了两个学士去丢人。

读书人嘛,脸皮都厚,丢一点也无所谓。

葛守礼以为自己是出工又出力,就是捞不到好处,但其实,杨博在保护葛守礼,不是杨博护着,葛守礼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杨博已经提醒了张四维,但是看张四维一脸迷糊样儿,杨博没有进一步的提醒。

小皇帝阳光开朗的表面下,是怎样一副面孔呢?

杨博靠在太师椅上,继续说道:“嘉靖四十年,严嵩老迈,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举荐了舅舅欧阳必进入朝,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说:举亲不避嫌,以慰老境。”

“严世藩借着父亲的名义,给世宗皇帝上了一封密奏,世宗皇帝只能应了下来,让欧阳必进做了礼部尚书。”

以慰老境,意思是举荐欧阳必进,是为了宽慰老迈的严嵩。

但是这封密奏的最大问题是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的。

杨博继续说道:“后来群臣不满,欧阳必进被罢免,世宗皇帝怕寒了老臣的心,就亲自下旨宽慰严嵩,严嵩闻之,大惊失色,赶忙进了趟宫,禀明了圣上,他不知道此事。”

“严嵩自从夫人走后,就再也不视事儿了,严世藩背着严嵩不知道做了多少的事儿,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藩被斩首,严嵩被抄家,削掉了官身回乡,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严嵩,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

杨博为何突然讲起了六年前的旧事?

刺王杀驾的案子,到底谁在背后做的?

高拱吗?高拱要是有那个胆子,现在也不在新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