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60章 一试定夺(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一试定夺(4)(1 / 2)

赵毋恤发现,赵氏的封地多集中在西北,少部分在东南,

两地之间夹着智氏最大的一块封地,还有魏氏、韩氏零散的小块地。

中间不用想,土地肥沃,得天独厚,不可能跟智氏抢。要想往东南面拓展,不现实——大片水域过去是东方霸主齐国。往西又是秦国。虽然这些年秦国已鲜少参与中原政事,一心往南拓展,却在默默的积累实力,不容小觑。秦国往北是北狄、林胡的聚居地,也不好对付。

正北方向是代国、燕国。两个国家都不算强大,而且北面有常山之险可为屏障,若要出兵,依托此山,居高临下,地利无敌。

北面,就是北面!若是智氏的土地能分一部分出来,也不用如此麻烦。当然只能私底下想想而已,对付智氏比北上还难。一想到智瑶傲慢阴冷的眼神,赵毋恤竟有丝畏缩。

若论年纪,智瑶比赵毋恤小几岁。两人都在朝中有职事,虽然交集很少,偶尔还是会碰上。不知为何,智瑶看赵毋恤非常不顺眼,像是挑剔的师长审视顽劣的学生。赵毋恤思来想后,确定自己并没有得罪他。自从被委以职事后,赵毋恤行事发言都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绝不招惹任何人。

朝中上下都知道赵毋恤出身卑贱,是意外被他爹发现的。他自知谈吐不如贵门公子优雅从容,为了藏拙,他便刻意的少说话多做事。但是这样一来,往往会被认定为孤傲无礼,令人生畏,冷漠自大。

起初,他为此颇为苦恼。时间一久,也便听之任之。爱看热闹想看他笑话的人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剧情,也就另寻其他目标,放过了他。

只是,智瑶对他的鄙夷似乎与生俱来根深蒂固。幸好,他职位比他低,不必与他并肩作战,省却不少麻烦。

赵毋恤百思不得其解,智瑶对他的敌视根本是莫名其妙。他的出身关他何事?何时轮到他来品头论足?豪门大族子女众多,有夫人所出,有妾室所生,家家如此,何止他?再说了,智瑶对大哥也不友善,虽然大哥是出了名的谦卑有礼。

两家的是非纠葛赵毋恤十分清楚,明明是智氏对不住赵氏在先,却恶人先告状把赵氏视为眼中钉,是何道理?思及此,赵毋恤不以为然的瘪嘴。

若是自己真的做了继承人,面对这样一位盛气凌人自视甚高的贵公子,该如何是好?硬碰硬?看看地图,智氏封邑人口财富都比赵氏多,若是正面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对己方不利。

迎和巴结?绝无可能!董叔对他有关爱照拂的恩情,若非他仔细留心,特别照顾,就算他命格是福星,赵家也不可能把一个目不识丁的莽夫列为继承人选。

左边不行,右边不通,只有一条:与他周旋!

赵毋恤在成长过程中,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仗势欺人,媚上欺下的不在少数。他总结过,色厉内荏的,只要抓住他的弱点,投其所好,很快对方就会败下阵来,乖乖被收服。若是纯粹是爱造恶,树敌肯定不少,只要把他得罪的人都团结起来,瞅准时机给他致命一击十有八九能成。

智瑶是怎样的人,他真不了解。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跟自家哥哥们都是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实在不行才勉强呆一块。更别说智瑶,现在跟他还没到必须接触的时候。只要他不来找他的麻烦,他就不会主动靠近他。

但是,智瑶是智氏的宗主,就算赵毋恤不是未来家主,大哥伯鲁也要面对智瑶的挑衅,这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赵毋恤打定主意,无论谁是赵氏家主,他一定会盯着智瑶,绝不能让他伤害赵家人,损害赵氏的利益。

得到赵鞅的认可后,赵毋恤很快便将自己当作赵氏的一分子。身份上的认同之外,接踵而来的是归属感荣誉感。他不习惯和哥哥们距离太近,毕竟成长环境不同,又不是出自同一个娘胎,不能强求跟所有人都亲密无间。但是,对外他们必须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曾经只是课堂学习的内容之一,后来成为赵氏家训之一刻在竹板上,如今成为父亲整日耳提面命的口头语,烙印在他的心间脑海。

倘若大哥仍是宗主,肯定会心慈手软漠然置之。他会助大哥一臂之力,用点狠的,否则赵家肯定会吃亏。若是他

唉,不装了,他真的很想很想成为赵氏的下一任宗主。

父亲二十八岁就代表晋国主持诸侯会盟,提出让诸侯为周王室征集粮草,调遣军队勤王。正是由于这次会盟之后的军事行动,“王子朝之乱”的叛党遭受重挫。

后来,各卿族进行的一系列革新举措中,父亲又大刀阔斧,大胆用人,锐意进取,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赵家实力继续壮大。

再后来,平定士氏、中行氏叛乱,又是父亲一手主导。

若是非要评断是非对错,爹的一生,有英明神武的决断,有开天辟地的改制,有不屈不挠的坚毅果敢,也有冲动、鲁莽、狠烈、残酷无情的一面。无论如何,他是赵氏走到今日最大的功臣——这是赵毋恤对父亲的评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