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18章 形势恶化(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形势恶化(2)(2 / 2)

把猛料——公室如此微弱,多是拜士氏一家独大,再加中行氏推波助澜所致。想想士鞅生前多蛮横,根本不把公室放在眼里,各诸侯国的国君对他也是敢怒不敢言。他们四处敛财扬威,如今诸侯只知士氏中行氏却不知晋国国君。这是削弱两家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晋定公一想,自己如此窝囊,两家的确要负主要责任。

按照智跞所说,把中行寅和士吉射驱逐后,换上的梁婴父家族在晋国几乎没有根基,这样的人好驾驭。至于士皋夷,虽是士氏的族人,到底是鸠占鹊巢,底气不足。如此以来,公室便可趁机收回他们拥有的一部分土地,此消彼长,公室实力不就增长了?

晋定公想得很美,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然这是后话。难得有机会东山再起,哪怕想一想也可以,万一实现了呢?

这一次,智跞可是拿到晋定公的书面命令的。他得意洋洋,领命而去。随着他的转身,晋国的历史由此转折。

历经四个月的苦熬,赵鞅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一线生机,虽然这线生机仍包含杀机。

赵氏的生机在于,在处罚赵鞅之前,先得把将他团团围住的两大家族的武装解除,把他救出来再定罪。

一支由智氏、韩氏、魏氏率领家兵利器,晋定公引领军士合成的平叛队伍,浩浩荡荡杀往晋阳城。

战事一开始,政府军便受到叛军的猛烈还击,节节败退。究其原因,无非两点:

两大家族有备而来,精兵利器,训练有素。反观三家,各怀心思为利而来,虽说人数占据了优势,乌合之众谈何战斗力?再者,晋定公虽说亲自带兵,也是仓促赶来,将士都被国君反复弄糊涂了,没有非要陷对方于死地的决心意志,何来凝聚力?

士氏、中行氏是以平乱为名发的兵,在道德上占据制高点,军士都很兴奋。突然被当作“叛军”,他们满怀恨意,一身是火。被定义成谋反作乱意味着他们如不抵抗就是死路一条,与其乖乖受死不如拼命求生。所以,他们充满斗志,绝不妥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