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5章 诸侯离心(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诸侯离心(1)(1 / 2)

“召陵会盟”的恶果很快暴露无遗——卫国、郑国在背叛晋国的边缘反复试探,形迹渐露;齐国则在酝酿笼络两国,将晋国的霸主之位取而代之。

先是郑献公与齐景公在鹹地结盟,不久,卫灵公又与齐景公在沙地结盟。

郑国的背叛已经难以接受,小小的卫国竟也明目张胆的倒向齐国,晋国国内反响激烈,尤其是赵鞅。

“‘萧鱼定霸’至今,将近六十年,郑国一直是我国的忠实盟友。而今竟舍近求远投入齐国的怀抱,真是令人生恨。”说完,赵鞅的拳头狠狠锤打桌面,怒火熊熊。

“宗主切勿动怒,一怒则伤身动肝,火上浇油,千万要放宽心。”说着,周舍赶紧上前,拿起赵鞅的手掌查看是否受伤。

“郑国趁乱四处进击就是早已不把我国放在眼里,鲁国伐郑更是激起了郑国的逆反之心,再加齐国虎视眈眈,可谓是水到渠成,一拍即合。”董安于不紧不慢的分析道。

“可恨卫国也弃我国而去,实在是大大的不该。”尹铎紧皱眉头说道。

“卫国之叛,齐国的撺掇怂恿功不可没。”周舍出去吩咐小厮用热水给赵鞅敷手掌,之后他又回到议事堂,坐下后缓缓说道。

“孤掌难鸣。”尹铎冷笑一声说道:“没有卫国的配合,齐国也逼迫不了卫国转向。”

“配合?”董安于挑了挑眉,字斟句酌道:“尹大夫说反了,应该是卫国主导,齐国配合才对。”

“哦?”赵鞅十分惊讶,紧盯着董安于。

“事已至此,也没必要瞒着将军了。”董安于解释道:“齐国与郑国会盟时已经有意要邀请卫国,卫国权要皆站在我国一边。卫侯虽心动却不便公开与众人为敌,所以便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怎么个两全其美?”赵鞅追问道。

“卫侯派北宫结去往齐国聘问,去之前已经派人送给齐侯一封密信,大意是请齐侯将北宫结扣押并发兵侵卫。齐国照做,卫侯便装作为救重臣为由不得已与齐国妥协进而与齐国结盟。”董安于继续道。

“北宫结?北宫氏可是卫国的大族显要,也是卫侯成功继位的头号功臣,为何要把他推出去?难道是——”赵鞅想了想,没把话说完。

“功高震主难以约束,直接发难恐为其挟制反受其害,不如借他国之手,一石二鸟。”尹铎说完,看向赵鞅。

“岂止二鸟,三鸟都有了。”赵鞅冷哼一声道:“一来可削弱北宫氏的势力,二来可名正言顺的与齐国结盟,三来又可掩人耳目让我国误以为是迫不得已。”

“不愧是坚决果断的有为君主,处世行事处处出人意表。”周舍对卫国君主赞不绝口,大有惺惺相惜之感。

“可惜聪明用错地方。”赵鞅的语气不屑一顾。

“周舍所说不假,咱们要好好利用他的聪明将其收服才是上策。”董安于说道。

要说这位卫国君主,的确大有文章。

这位卫国君主,后世被称为卫灵公。“灵”是不折不扣的恶谥,不勤成名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由此可见,以“灵”作为谥号,此君绝非善茬。不说别的,光汉灵帝刘宏的“丰功伟绩”就能以为佐证。

偏偏这位君主,似乎有被污名被冤枉的嫌疑,错背了“灵”的谥号。

要说他的私德有问题,好渔色多宠幸不假,回首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概莫能外。就连农民起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头目也是根基未牢就急着抢夺美女慰劳身心,何况是稳坐宝座权杀四方的皇帝国王?人性如此,何必苛求卫国君主清心寡欲?

本人拙作曾涉及晋国一位谥号为“灵”的君主——晋灵公,他的所作所为可说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他胡作非为,暴虐凶残,是当之无愧的恶魔。卫灵公的所作所为,跟他相比,不可同年而语。

公元前522年,也就是宋国“华向之乱”、楚国费无极向楚平王进谗致使父兄被杀伍子胥被迫踏上流亡之路的同一年,卫国国内也不太平。

卫灵公时年十九岁,已经继位十三年。卫灵公有名兄长叫公子絷,按理应是他继承王位。可惜这位兄长先天不足不良于行,卫襄公不得不舍长取幼,立幼子为王。

当时的卫国有四大权要,分别是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因为身体残缺,公子絷的脾气十分古怪,经常取笑轻慢要员以平衡自尊,齐豹便是受害者之一。除此之外,公子絷对北宫喜、褚师圃也没有好脸色。

公子朝呢,身为卫灵公的叔叔,却与卫灵公的母亲宣姜有私情。做贼心虚,害怕被牵连,便与另外三人结成联盟。

公子絷的无礼,首先惹恼了齐豹,紧接着,另外两人也同仇敌忾起来。最后,身为盟友,公子朝也不得不随之起舞。于是,四人达成共识,同时对公子絷发难。

四人都是卫国的政要,家族势力庞大,再加有备而来,公子絷哪是对手?很快,公子絷被杀。偏偏卫灵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