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2章 重返郢都(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重返郢都(2)(1 / 2)

重整旗鼓的吴军重新焕出生机,一扫颓势,在雍澨战胜了楚军。

说到雍澨,记性好的看官应该还记得——就在此地,去年,柏举兵败后疲于奔命的楚军架锅造饭,准备安慰“咕咕”作响的五脏庙。谁知天要跟他们作对,煮熟的米饭已经出锅,吴军来了。

于是,吴军饱腹一餐,楚军则冤枉做了回吴军的炊事兵,饥肠辘辘,继续逃命。

同一个地方,楚军仍打不过吴军。但是,历史虽相似却非简单重复。这一次,因为有秦军作为强有力的后援,吴军的战果并没有扩大。

很快,秦军赶到,吴军见难敌强敌,掉头就逃。

捷报传来,楚军低落的士气重新澎湃起来。紧接着,驻扎在麇地的吴军被子期、子西带领的军士点火袭营,吴国军士被烧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

更坏的消息从阖闾城传到郢都——夫概很快把越人打败,阖闾城已恢复正常秩序。孰料,外敌易驱,家贼难防,趁大哥被秦楚联军纠缠之际,夫概自立为王,仪式已经履行!

气火攻心的阖闾顿时乱了阵脚,万万没想到,大敌当前,弟弟竟敢给他来个落井下石?无奈鞭长莫及,恨得牙痒痒也无计可施。山高路远四面楚军,只能先对付好眼前的难关再说。

真正是前有堵截——有国归不得,国家已经易主,后有追兵——着急立功的秦军和憋了一口气要报仇雪耻的楚军。

吴王阖闾不愧是沙场宿将,存亡危机时刻,他召集所有军士,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

大意是,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已经没有退路,唯有齐心协力杀出一条血路才有生还的希望。只有从这里活着出去,回去跟夫概干一仗,归家才有可能。否则,只能葬身异国横尸荒野,做个孤魂野鬼。

收拾好人心,整理好装备,吴军不得不应对一役——楚军在公壻之溪陈兵列阵,这是吴军行进的必经之地,避无可避。双方正面相遇,展开激战。尽管吴军奋勇血战仍不敌,死伤大半。

最后,吴王阖闾不得已鸣金收兵,率残余军士临夜回撤,直奔吴国。

力量对比、人心向背、天意时运仿佛刹那间在吴军阵前倒戈,从前是顺风顺水,事事如意,就连最大的破绽也没被对方利用。而今是诸事不利,连立下赫赫战功名声震天的左臂右膀都选择了背叛。

不得不说,是非成败祸福存亡都在一瞬,快得人眼睛还没看清,心神还没来得及领会。美人的裙裾飞扬香气妖娆还飘在空中,不可一世的胜利者却沦成为一败涂地的丧家之犬。

秋天,楚昭王回到郢都,时隔十月,重新拿回都城的主导权。

吴国先是占领郢都,最后又被迫撤出,让人联想到1812年的俄法战争。

1812年,拿破仑一世的声势兵威达到空前的影响力——几乎整个意大利、德意志地区都被法国占领,奥地利、普鲁士也先后被挫败。节节胜利在前,拿破仑的野心愈加蓬勃,他要把整个欧洲大陆纳入自己的羽翼,成为欧洲皇帝。

海上帝国英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在拿破仑眼中是如此刺目。为了逼迫英国臣服,拿破仑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发起“大陆封锁”政策,旨在从经济上遏制英国的发展,从政治上孤立英国。

身为欧洲大国,俄罗斯帝国也不可避免的卷入这场风波。在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大陆封锁”之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俄国决定退出。

非友即敌,俄国的背叛惹怒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心高气傲的他决定召集麾下的小伙伴们发动战争,给俄国终身难忘的教训。

为此,法国与奥地利、普鲁士结为暂时军事同盟,紧接着,其他附庸国也先后加入征俄同盟。这一年是拿破仑的高光时刻,他控制的各族各国军队人数接近120万人!百万雄师在手,对俄之战一触即发。

1812年夏季,拿破仑派出一半兵力兵分三路出征俄国。他亲自将兵,欲要征服俄国,宣告欧洲霸主神圣不可侵犯。

听闻大军不日将至,俄国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外交方面,他们同瑞典结为反法同盟,在战争爆发之初,他们又与英国缔结了和约。但是,军事方面,俄国却远远落后于法国盟军——他们能集结到的军士仅有20万。

既是有备而来,再加上有绝对数量上的优势,拿破仑一世信心满满,大军长驱而入,很快逼近俄国首都莫斯科。

法国联军气势汹汹,俄国主帅巴尔克莱决定后撤,避其锋芒,徐图再战。不料,遭到执政者的强烈反对。

像专制时代的中国历代帝王一样,统治者远离战火,把战争想象成一场漂亮的肉搏比赛——唯有向前才是正确的姿态,后退意味着怯懦,大失颜面。

很快,库图佐夫被替换上场,带领俄国士兵迎战拿破仑的雄兵。

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展开第一次会战。从早上六点激战到下午五点,双方各投入135万(法国)、15万(俄国)兵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