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玄幻魔法>溯黄泉兮登紫霄> 第13章 难念的《山海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难念的《山海经》(1 / 3)

既然黑无常这条路走不通,为了确定彭蠡泽的方位,己蛰只有再次向司隶长官求救,希望从记载山川地理的典籍上寻找线索。

司隶长官端坐在衙署公堂上,很不耐烦地说道:“大胆刁奴,不用心为本官办差,反而几次三番让本官受累,该当何罪?”

己蛰躬身答道:“启禀长官,臣仆岂敢不尽心用命?实在是此事难办,前所未有,况且时日不多,仆斗胆恳请向长官借阅山川地理典籍,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司隶长官捋须说道:“借阅?莫非尔竟识字?”

己蛰不卑不亢地说道:“启禀长官,仆生前曾在道观做祭酒杂役,时常抄经画符,胡乱认得几个字。”

司隶长官乜斜着眼打量己蛰一番,然后慢条斯理地说道:“既如此,本官就勉为其难最后再帮尔一次。在石渠阁中有一部奇书《山海经》,记载上古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历史神话,包罗万象,或许能有些彭蠡泽线索。不过此书篇幅不小,共十八卷,尔每次只能看一卷,看完归还后再看另一卷,不可重复阅览。千万不可损毁,不要给本官招惹麻烦,你可明白?”

己蛰大喜过望,连连点头称谢。果然过了几天,收到了《山海经》第一卷,己蛰爱不释手,边看边记,几乎背了下来。看完一卷,又换一卷。不出三日,全都看完了。

《山海经》共一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大体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中《山经》的主要内容是山川地理、矿产,以及珍禽怪兽、奇葩异草等;《海经》主要记叙海内外十分奇异的方国和民族以及神奇事物、神话历史。全书总体地理脉络由近及远分为:王畿、海内、海外、大荒等。每一经又大体按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记叙山脉、水系等。

虽然《山海经》包罗万象,但语焉不详,且书中所记载的地理与当今山川的名字迥然不同,十分令人费解。己蛰费了不少功夫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终于在字里行间牵扯出一丝线索来。

据《山海经·南次二经》记载: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茈蠃。也就是说:再向东四百里有座山,名叫洵山,山的南面有很多金,山的北面有许多玉。山中有种兽,形状像羊,没有嘴,但不会饿死,它的名字叫做䍺。洵水发源于此山,向南流入阏泽,水中生有很多紫色的螺。

《山海经·东山一经》记载: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也就是说: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竹山,此山蹲踞于汶水之畔,山中不长草木,有许多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激水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入娶檀水,水中有很多紫色的螺。

以上两段所记载的阏泽、娶檀水与彭蠡泽周遭山川风物十分相似,故而据己蛰推断,彭蠡泽大约位于南次二经与东山一经交汇处,位于洵山与竹山之间。不过一则此乃推测,古今地名对不上,且语焉不详,方位及距离不精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可尽信;其次,此乃地表风物,与地下迥然不同。看来《山海经》只能作为聊胜于无的辅助,也不可能再去寻觅其他的典籍。己蛰不禁感叹《山海经》语焉不详、真伪难辨,并暗暗立誓倘若有朝一日自己能够重返人间,一定要走遍四海八荒,详细记录甚至描绘各地山川河谷、风土人情,留传后世。不过这个心愿只怕是痴人说梦,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想办法攻克司南车制作难题,以便确认方位。

在己蛰翻阅《山海经》的这几天,大家也没闲着,在班琚为首的诸人努力下,一个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初具雏形。磁勺长不过四寸许,一端琢成一个空心的半球形,一端琢成一个带凹槽的细长柄。由于勺子的重量大部分在半球上,所以将磁勺置于平整处,轻轻推动勺柄,待勺子停止转动后,勺柄大体指向一个方向。

磁勺制作初步成功,大家都欣喜若狂。尤其是班琚,不枉他费了几个昼夜的工夫。

但是随着大家进一步尝试,发现尽管磁勺底部已经打磨得很光滑,但每次试验勺柄的指向偏差比较大,两“人”同时沿着勺柄的最大偏向走出几百丈,彼此的距离就接近百尺,若走出十几里地,彼此就看不见了。如此大的误差,只怕找到彭蠡泽的机会渺茫。

为了提高司南指向精确度,大家又开始想办法。班琚认为是勺子太重了,他决定把勺子磨得更小更薄,薄如树叶最好!于是他热火朝天地切磋琢磨起来,勺子越来越薄,就在他快要欢呼大功告成的时候,勺子由于太薄,被折断了。班琚先是呆住了,接着抓耳挠腮地哭起来,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显得更乱了。众“人”只得好言安慰他。

钦炬看到班琚的成果毁于一旦,更加沮丧,同时又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磁石熔化后没有磁性了呢?没有磁性的凡铁能不能变得有磁性呢?但与其空坐着伤感叹息,他决定继续尝试。于是他将铁矿石熔化,做成各种各样又轻又薄的样子。

班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