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女生耽美>本宫贤良淑德>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上学读书6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上学读书6(2 / 2)

教。次数多了,她也怕麻烦人,只能数着日子,隔三差五的拿着书过去老四家的上房里。

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

苏三奶奶不想被人嘲笑,读不明白的地方,只敢找小鸾,在别人跟前只敢不懂装懂,可小鸾敢说。小鸾若不懂,她就直接告诉苏三奶奶,等她出去找姐姐、干娘请教;

她们妯娌几个平日里闲聊抹牌,于鸾说话就是和她们三个完全不同,不论强调语气,或旁征博引,她们仨只有仰望的份儿;

外面有时候传来谣言或者什么神奇的故事,于鸾一听就知道有假;

家里有事要做决断,于鸾敢提意见,不论这意见最后采用不采用,她敢提,国公认真听,还给皇后说,她就是不一样。

苏三奶奶也想这样谈吐合宜、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苏三奶奶今年年底才要满二十岁,听说书院收学生,男子收到上限就是二十岁,心里更加酸涩。她若是男子,哪怕娘家不给她读书,到了这家,也能拼一拼,到底她是没那个命。

好几次,和小鸾遇见了,她装作不经意地问,书院那边怎么样了?

小鸾就说如何如何,人太多了,夫子准备文章做考验,文章已经发下去了,这几天大哥家的孩子正在读,等等。

苏三奶奶问多了,小鸾把备份的文章给她一份,苏三奶奶如获至宝地拿回去,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

文章是标准的制式科举文章,题目是“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切题小,论点也小,这是一个难度相当于乡试题的题目。

单看这段话,仿佛就是在说君辱臣死那一套,但是,读书的人要看到这段话出自三国曹魏时期高堂隆斥责督军不尊敬太守,因此要想被评为中品,至少要点出这段背景,而要想被评为上品,还得联系近两年的国事往来。

这篇例文是巫家书院评的一品。其实单说议论,说什么直出鞭辟入里,这篇都不是特别出色。巫家书院至少有四篇文章,在畅快淋漓方面比这篇例文出色。

这一篇赢在行文极为扎实:作者对几十个版本的记录、历史背景及相似的历史情况积累颇深,读来有厚重之感;给出论点非常稳重,对论点的引申言之有物,并有教化作用;全篇文字简洁明快,端正平直。

它的突出特色“不出错”,不管考官有什么喜好,这篇文章都能评到上品。

求及第不求名次,这是巫家的策略,所以他们偏好这样“端庄”的文章。

苏三奶奶不知道它好在哪,她只感觉读书真好,小小的一句话,他们都知道有那么多先贤曾经说过,注释过,评价过,他们顺着先贤走出来的路往前走,而她们呢?她们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转。

(补充说明:练习题一般也是要和正式科举一样从四书五经里找,但是我随手从书架抽的,抽到哪句是哪句,刚好四书五经不在架子上。so。)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