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 毕业(1 / 2)

永熙十年小满。

转眼孟怀安进入建康书院读书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当初带来的小年,也逐渐长高。

就连当初宋氏托付的妞妞,如今在建康书院内也养得白白胖胖的。

去年,甄向因为请愿书的事情,被朝廷重新征召。

虽然没有留在洛阳,但是上来便给了一个从三品的位置。

这让本已有些意兴阑珊的甄向又燃起了阵阵希望。

而本件事情的倡议者,建康书院的那些贫寒学子们,也因为积极进言献策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可以说,等到毕业以后,凭着这份朝廷的嘉奖,还是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席位。

最关键的是,在上官炎的强力推动下,在寒灾期间,控价的举措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上官炎也知道那些世家大族们,一点利益不给他们,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罢休。

于是,在上官炎的默许下,户部在指定控价的范围时,尽可能地放大。

这样既能够保证受灾的百姓们能够买得起取暖的物资,世家大族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完全受到损伤。

至于早早的囤积了大批货物的孟家,反而在此次的寒灾之中,赚的盆满钵满。

倒也不是孟家真的想要赚这么多。

而是孟家在拿出大批物资想要售卖的时候,便受到了多方善意的提醒。

甚至,上官炎也派出来宫中的太监来提醒孟家。

孟怀安也知道上官炎是为了保护孟家,于是只能够默默地告诉自己。

如今的大势,自己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世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孟家此次赚的钱,虽然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大概还是知道的。

如此庞大的财物,忽然聚集到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家族头上,难免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一些觊觎。

对此,孟怀安早有预料。

在永熙十年春节的时候,孟家借着向圣上庆贺新年的由头,送上了整整十车的奇珍异宝。

并且因为孟家是皇商的身份,本就有向皇宫之中进贡珍品的职责,一时间,就连御史台的御史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对于孟家的这番心意,上官炎毫不犹豫地便收下了,存入了自己的内帑之中。

至于孟家的顶头上司,内务府的诸位公公们,孟家更是一个没拉下。

整个春节期间,孟冀便游走在这些公公们的府邸之中。

上官炎对孟家的态度,这些公公们最清楚不过。

更何况,宫中的总管杨公公屡次在众人面前夸赞孟家。

这些公公们自然会给孟家几分薄面。

再加上这次真金白银的心意,孟家赫然成为了整个内务府的自己人。

所以当这些消息再传出去以后,那些宵小之辈再也不敢随意的觊觎孟家。

毕竟虽然孟家根基不深,但是胜在上官炎的看重。

内务府更是孟家的后台。

一番上下打点以后,孟家的库房之中仍然有不少的现银。

孟怀安深知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其价值,便让孟冀自己考虑,将这些现银置换成资产。

至于孟怀安的舅舅,辛峰,看着这两年孟家一路崛起,肠子都快悔青了。

“唉,真不知道我那姐夫踩了什么狗屎运,办的差事居然收到了圣上的赞许,如今更是擢升为正五品中散大夫了。”

一旁的张茹狠狠地瞪了辛峰一眼说道:“还不是你没出息,当初非要将咱们家的书坊给你外甥,要我说,那书坊定是福地,否则他们孟家怎么自从得了书坊以后便节节攀升了。”

听到张茹这么说,辛峰下意识地便要反驳,毕竟当初这个决定可是自己做的。

可是反复体会了张茹的这番话后,辛峰越发觉得说得有道理,于是一拍大腿说道:“是啊,当初我那外甥的书坊还是我这个做舅舅的资助的,如今他孟家成了皇商,怎么的也得拉我这个舅舅一把吧。”

辛峰越说越是理直气壮、

一旁的张茹更是撺掇道:“马上敏儿便要从建康书院毕业了,我可打听了,若是想要留在建康城,以敏儿的成绩,恐怕要上下打点不少,再者说了,若是真留在了建康城,住哪儿都是问题。”

听得张茹这么说,辛峰感觉自己头都大了,于是赶忙说道:“不着急,我姐姐我最清楚了,到时候不会不管我们的。”

见辛峰这幅自信的样子,张茹赶忙附和。

只是在心里想道:“今时不同往日,你姐姐还能做孟家的主吗?”

虽然是这么想,但是张茹仍然希望辛峰能够到辛岚面前“闹”一场。

如今孟家家大业大,随便漏一下都够张茹等人受用的了。

建康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