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女生耽美>仙侠版水浒> 第250章 开始相互放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0章 开始相互放血(2 / 3)

淮、浙、江、湖、福建等七路,增收卖酒、鬻糟、商税、牙税、契税、头子钱、楼店钱,每贯增收二十文以充经制之用,给宋军剿灭方腊起义筹集到了足够的军费。

梁师成跟赵佶求情说:“先父犯了甚么罪,以至如此?“

所谓出子,乃有孕之妾被休弃后所生之子。

由于党争的缘故,赵宋王朝禁止读苏轼的文章,甚至连他的书信都被官府给毁掉了。

谭稹与大宦官梁师成关系很密切。

极为坚定不移。

另外,梁师成跟取代蔡京成为宰相的王黼关系极好。

王黼待梁师成像对待父亲一样。

可以说,王黼之所以能成功取代蔡京,有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有梁师成帮王黼。

——梁师成天天伴在赵佶左右,对于揣摩赵佶的心思,很有一套。王黼就是靠着梁师成的提醒,才能屡屡猜中赵佶的心思,让赵佶将王黼引为知己,以为王黼能代替蔡京,帮他掌管好赵宋王朝这艘巨舰的舵。再加上,王黼坚决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蔡京不支持这个计划。王黼便如愿以偿地成了赵宋权相。

如今,梁师成、王黼以及谭稹组成了一个铁三角,准备包揽赵宋王朝的绝大多数权利。

梁师成和王黼也在大力培养谭稹,准备用谭稹取代童贯。

也正是因为如此,见东南的事捂不住了,王黼保举谭稹前来东南平叛,而梁师成又从中斡旋,这才让谭稹来东南剿灭方腊、方百花兄妹二人。

第四个,跟赵宋王朝历任皇帝一样,赵佶也不信任武将,所以他特别喜欢用没有威胁的宦官来统兵。

所以,王黼和梁师成保举谭稹来东南平叛,正中赵佶的意,赵佶立即就派谭稹担任两浙制置使,全面负责东南的平叛工作。

谭稹一到镇江,就将江阴军、兴国军、信阳军、汉阳军、天长军、高邮军、建安军、淮阳军、涟水军全都召集到了镇江,凑集了五万大军,加上附近主动来投的地主武装,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八万人马了。

有人跟谭稹建议,这八万人马可据险而守,等待朝廷发来大军,再一同南下去剿灭叛匪。

还有人跟谭稹建议,当务之急是训兵秣马,以守为攻,待机而动。

可谭稹此来,目的就是用那些村夫刷军功的,哪能等别人来分润他的功劳?

所以,谭稹当即就否定了那些怯战将领的想法,想要将他这八万多人马一分为二,一部顺着京杭大运河直扑杭州,另一部从江宁府南下直扑歙州,竟然是想同时将江鸿飞和方腊剿灭。

就在这时,有从苏州逃回来的人对谭稹说,方腊已经派大将方七佛率领七万精兵强将北上,看那意思是准备前来夺取长江。

谭稹一听方腊义军主动来送死,突发异想,想要在润州组织一次大会战,用以消灭方腊义军的主力,然后再挥师南下,一举收复苏、秀、湖、杭四州。

换而言之,谭稹竟然想一战定乾坤,留下其善战的美名。

老实说,这固然有谭稹盲目乐观的原因,也是因为以前的农民起义,真不难剿灭,完全就是给宋军将士刷军功的。

所以谭稹是真没将方腊义军放在眼里。

谭稹不切实际、急躁锐进的设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对。

面对谭稹这么激进,陈遘更是劝道:“当务之急乃是守住过江的通道,先立于不败之地。镇江城、金陵城皆坚城,左右又有山头百余,利于我军布阵设防。蚁贼虽众,却不能在我防区展开。我军依险而守,扼住蚁贼北上之路,便是大功一件。”

绍圣三年,赵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宋哲宗封为端王。

到了政和三年,赵佶登基的第三年,就将镇江由州升格为府。

——这是两浙地区最早由州升格为府的城池。

这说明镇江在赵佶的心目中地位是比较高的。

镇江之所以得到赵佶的重视,除了赵佶的个人情感以外,也因为镇江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镇江北有长江天险,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可以阻挡南侵之兵南下,又四通八达,哪里都去得,古往今来皆是兵家必争之地。

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这样关键的战略要地,肯定得在第一时间抓在手上,力保它万无一失。

因此,陈遘给谭稹进献得是金玉良言。

可面对陈遘的金玉良言,谭稹回以的却是,将陈遘送入监狱。

谭稹将陈遘送入监狱的罪名是,陈遘丢了六百万石秋粮,不仅资敌,还令开封府今年的粮食变得紧张。

陈遘是淮北淮南转运使,兼管着两浙地区的秋粮运输工作,让江鸿飞劫走了六百万石秋粮,肯定是一个大罪。

不过,陈遘到底提醒赵佶东南发生叛乱了,也算是立了功,如果有人肯为陈遘美言,陈遘也不至于入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