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女生耽美>仙侠版水浒> 第二百三十章 联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章 联姻(2 / 3)

得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都对占据着燕地的辽国畏惧三分,迫切想要夺回燕地堵上这个赵宋王朝最大的防守漏洞。

因此赵佶明确表态说:“朕以为,还是先攻燕京为好。”

王黼赞成道:“陛下说得对!擒贼先擒王,攻城先破坚,若首先夺取燕京,辽西京则不攻自破。”

虽然赵佶开口了,可童贯还是坚持先打云地,再收复燕地。

见童贯固执己见,赵佶便说:“要不就让西军宿将都来京师开会,共同研讨进军路线,拿出一个详实可行的出兵方案。”

童贯笑道:“这样最好,集思广益,乃取胜之道。”

——童贯满以为,军中宿将都是他的人,这些军中宿将也必定知道从军事的角度上看应该先打云地。

可童贯错了。

君永远是君,臣永远是臣!

种师道、刘延庆等西军将领接到命令后陆续来到东京汴梁城,在枢密院开会,商量北伐的方案。

最终两个方案诞生:

一个方案是童贯主张的,将兵马集中在西京洛阳,然后运动到代州,从代州北上,先取蔚、应、朔三州,之后占领辽西京。

另一个方案是赵佶默许的,将兵马集中在北京大名府,然后将兵马运动到雄州-霸州一线,之后从雄州北上,过白沟河,占领涿州,进而攻取燕京。

对于这两个方案,起初将领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可诡异的是,经过几天讨论,攻取燕京的方案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后来,童贯打听到,是王黼对一众将领做了思想工作。

赵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因为这正符合他的心意。

今天早上,江鸿飞收到乐和传回来的消息,赵佶已经正式下达诏书:令环庆路、鄜延路的西北禁军与河北禁军进行换防。

环庆和鄜延两路是西军的主力,将他们换防到河北前线集结,肯定是为出兵北伐做准备。

其他赵宋王朝能打的军队,也都在悄悄地往河北运动。

换而言之,河北很快就要集中赵宋王朝最精锐的军队,其总兵力,就算达不到一百万,五七十万也肯定是有的。

知道了这些消息,回头再去看吴用给江鸿飞献的策略,那简直就是在自取灭亡。

别说辽国已经快让金国给打残了,根本就拖不住宋军,宋军到了战场上,辽军欢送宋军离开都还嫌来不及,肯定不会阻止宋军离开。

退一步说,如果江鸿飞按照吴用的策略在水泊梁山起事,哪怕有辽军阻止,宋军也得在

没办法,在赵宋王朝的人看来,不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们最多保持原样,可离东京汴梁城十分近的水泊梁山要是起义,那么只需两三天就能兵临东京汴梁城下,宋军怎么可能不救?

如果事情发展到了那个地步,很可能就会演变成,江鸿飞一家为田虎、王庆、方腊三家抗雷的局面。

这么说吧,如果江鸿飞采用了吴用的策略,那么脏活、累活全都得梁山好汉来干,水泊梁山也将失去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就更别提将来成为逐鹿中原的最终胜利者了。

所以,单从吴用献的这个策略的本身来说,简直是一个差到不能再差的策略。

不过江鸿飞不觉得吴用是故意的,因为这经不起推敲,而且随着消息的收集,只要是智商在线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吴用的策略献得有多失策,吴用就算有别的心思,也绝不会这么蠢的。

江鸿飞估计,吴用之所以献了这个很没水平的策略,主要是因为吴用的消息不足,以及吴用并不擅长制定这样的统揽全局的策略,还有就是自己给吴用的时间太短了,短到吴用为了表现一下他自己只能靠段景住给他的这点“独家消息”来做文章。

江鸿飞并没有给吴用留情面,而是直截了当地就否决道:“此策不可取。”

吴用听言,心里就是“咯噔”一声!

——吴用知道,他赌输了,江鸿飞肯定知道相关的消息,并且那些消息能轻而易举地推翻他的主张。

吴用会不会怀疑江鸿飞在针对他?

不会。

吴用要是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在侮辱江鸿飞,也是在侮辱他自己。

事实上,江鸿飞一开口,吴用就知道,有问题的那个人肯定是他,因为江鸿飞绝不会在这种大事上信口雌黄的,否则江鸿飞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枭雄,一个合格的争霸天下的人。

吴用拜道:“是小生无知了。”

江鸿飞也没有责怪吴用。

吴用这个人,毛病虽然不少,但能力肯定还是有的。

江鸿飞不可能因为吴用进献了一个错误的策略,就把吴用这个人给否了。

江鸿飞起身,然后说道:“你一会去找孙静报道,戴院长便跟在我身边做个亲军头领罢。”

虽然没有如愿一下子就得到军师的职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