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女生耽美>仙侠版水浒> 第164章 江衍:李清照?!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江衍:李清照?!(2 / 3)

江鸿飞对王伦说:“峰山答应三月之内帮我筹集五十万石粮食送过来,我再亲自去青州一趟,定然不会缺了你这里的粮食。”

于是,江鸿飞就带人来到了青州,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四处借粮。

这时的青州,是京东东路治所所在地,管辖青、密、沂、登、莱、潍、淄七个州,加上济南府、淮阳军,领三十八个县。

经过这几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江鸿飞已然将大半个青州的农村地区变成了水泊梁山的了。

——为了不招惹慕容彦达不顾一切的反弹,也为了不让镇守青南地区的花荣等人为难,江鸿飞始终没有向青州的州府益都所在的青南地区发展,而是就止步于青北地区。

而这明显会耽误水泊梁山的发展,所以水泊梁山已经开始向密、沂、登、莱、潍、淄等七个州以及下辖的县发展了。

这日,水泊梁山接到实名举报,说潍州范公亭有一个姓赵的世家大族,为富不仁,家境十分殷实,有良田两万多亩……

其家所拥有的田产是宋家庄十倍。

别的不看,就看其家积累了这么多田产,那梁上好汉去他家替天行道,肯定没错。

关键,江鸿飞现在缺粮,不打一些家产丰厚的豪门世家,怎么劫富济贫,怎么借到救济灾民的粮食?

没说的,江鸿飞亲自带队,前往范公亭……

几十年前,赵宋王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潍等州的安抚使。他才高志远,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

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百姓感激不尽。

恰在那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仲淹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

范仲淹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亭子。

后来,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人们感念范仲淹,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那一片区域也以“范公亭”为地名。

来到范公亭,举报的村民指着一大片一望无际的田地,说道:

“这一大片好田皆赵家所有。”

“其中有二十亩好田,原我家所有。”

“那年赵相公得势,成了宰相,他家管事找到我父,扔下一百缗灵钱,教我父将地契送过去,还说教我父想好了,赵相公现今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我家兴,我家便兴,要我家亡,我家便亡。”

“我父不敢招惹权倾朝野的赵相公,便只能以一百缗的价格将我家二十亩好田卖给他赵家。”

“当时,我家这二十亩好田,不说能卖四百缗,三百缗总能卖得,可是却教他赵家一百缗买走。”

“我父因此郁郁成疾,没两年便去世了。”

“我弟兄几个,没了田地,沦为客户,这些年一直给赵家做佃户。”

“就像天大圣恁说的,他赵家有弥望之田,我家无桌锥之地。我家几十口,从年头忙到年尾,不仅分文不剩,反而越欠他赵家越多。他赵家管事,鞭笞驱役我家人,有如奴仆。我家嫁女儿,皆得有他赵家管事点头方可。我家除缴纳地租外,还要承受他赵家各种科派及无偿劳役。我家困苦,恁可想而知。”

一亩田地,大概十缗左右,若是好田,还要再贵一些。

赵家花一百缗买走这家的二十亩好田,肯定是巧取豪夺了。

事实清楚无疑。

所以,江鸿飞一挥手,李忠和周通率领步五军从东面攻入范公亭,刘广和刘麒率领步六军从西面攻入范公亭。

为防万一,江鸿飞派孙静和朱武各担任一面总指挥,又派唐斌和孙立率领各自统领的马军听孙静和朱武的命令接应和行事。

也就半个多时辰过后,江鸿飞的便宜老丈人刘广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禀报:“贤婿,俺们打下范公亭了。”

见刘广在自己面前,腰都不敢直起来,江鸿飞忍不住想起刘广刚被捉到的时候。

那时的刘广视死如归,表示他生是赵宋王朝的人,死是赵宋王朝的鬼,绝不会投降。

可后来,随着政治教育,随着陈丽卿的劝降,随着刘广的两个儿子刘麒和刘麟先后归顺,随着江鸿飞纳了刘慧娘为妾,刘广看明白了,其家已经牢牢地跟江鸿飞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江鸿飞要是成大事了,他家就是皇亲国戚,江鸿飞要是完了,他全家都得跟着问斩。

于是,刘广一改之前的态度,主动将家眷全都接到了水泊梁山。

江鸿飞投桃报李,令刘广和刘麒领步六军,将刘麟带在自己身边当个亲随头领。

刘广明明四十大多了,却精力充沛,事事不让人,拼命地练兵,生怕被别人给比下去。

而刘广对江鸿飞的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