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女生耽美>笑吟东风翠> 第89章 高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高人(1 / 2)

李响和同乡的村民泡在热水里,本来觉得,关于吃进肚中的东西无非也就那样。但听儿子李珪说完后,转念一想,如今自己来都来了,学堂也看了,澡堂也来泡了,既然来都来了,索性就去打打牙祭。

李响带来的四个同乡都基本上在澡堂,已经吃了八九分饱。当了一辈子农民哪里感受过这种服务,又可以泡澡又可以淋浴,还有专人搓澡按摩,里面还有小吃可以垫肚子。

太奢侈,当皇帝也不过如此了,他们心想。

听李响说还可以去食堂吃一顿,几人面面相觑,兜里没钱,哪儿也不敢去。

寻思着赶紧泡完澡趁着天色还没黑,赶紧赶回李村。

最终李响尊重了同乡,下次再来看吧。几人出了澡堂,跟黎晓旭道别。李响无非就是嘱咐儿子李珪要听话上进,过几日同乡的孩子也要来新村求学了,要李珪给他们做好表率。

黎晓旭是想留人吃饭的,毕竟他们可以一顿饭而已,况且还可以让他们帮忙在乡里乡亲间宣传一下新村的食堂,奈何人家种地人就是老实,架不住人家百般推辞。

那边,裴照初带了的土木大师刘行荃,看了之前黎晓旭以前画的新村规划图纸,还有建筑图纸,以及给排水的设计施工图纸,研究了好几天,今日顿时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样的激动。

他一边看着食堂人潮涌动,一边又要研究这些图纸,好不容易像是参破了武学秘籍,自身功夫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哪里耐得住寂寞,要赶紧向他的最高长官汇报炫耀,以展现自身价值。

透过最近的观察,刘行荃对黎晓旭这个年轻人很是佩服,就快成为他的超级粉丝了。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新村的屋舍、街道设计、总体规划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了,再加上配备了给水排水的设计,不得不说,布局者是个眼光超前的高人。

外行人大概只觉得日常居住生活或者劳动生产很方便,但内行人就能看懂,其中的门道。新村的规划不是一个小村落的建设,而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而服务的。

除了公共设施的建设,还有南北东西两条街道的设计。刘行荃之前就向黎晓旭讨教过,对方给他解释过,一个是排水沟下水沟,道路两旁留有人行道,车马行道,车马停留处。还专门挖了一些坑,那是特地留出来种行道树的。

刘行荃很费解,明明金州的水土气候不似江南,一个干燥少雨,一个潮湿多雨,为何要修排水沟,为何要一边砍树又一边种树。

当时黎晓旭笑答,说人定胜天,必须依靠种树保持水土的什么东西,他没记住。不过经过黎晓旭和李珪的解释,他大概懂了。

每达到千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就能多储水五到十吨,还可以保证生物多样性,以及能改善调节局部温度和湿度,提高冬季的气温,降低夏日的燥热。

那天刘行荃学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四百毫米降水线。李珪给他解释,其实千年前老祖宗对长城的规划就是依据这个东西。长城以北,降水量减少,不再适合农耕,多游牧产生。

刘行荃不懂这个,但他好学,回想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实越往南越要考虑房屋修建的防潮防腐防虫,而北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主要保证采光防风保暖即可。

从那时起,他就觉得黎晓旭是个上通天文,下懂地理的高人了。

关键是,黎晓旭告诉他,水土保持还可避免水患。

三四千年前,黄河中上游是利于农牧业并存的,只不过人口的增长和农田的扩张,牧区日渐缩小。以牧业为主的戎、狄、胡只有向西北迁徙了。汉朝以后,阴山山脉以南的地区已经鲜少出现成片的牧区了。而黄河中上游的农业产区已经能供养当时人口的七成。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水土保持率很低,农业区的开发与城镇的扩建导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以至于黄河泛滥决口和多次改道。魏晋南北朝后,农业凋敝,中上游恢复了一些牧区,水土得以保持。

刘行荃没想到自己仅仅提出了一两个问题,黎晓旭居然能扩展讲那么多。

黎晓旭对刘行荃的扩展讲课并没有白费。刘行荃这位土木大师举一反三,找到青泰,给他说了一些东西,表示要给裴照初汇报,两人立刻动身。

裴照初正在和王郁等人视察现场的开荒建设情况。

刘行权给几位大人行过礼,说明了情况,打开图纸,指着金州的地图和未来的规划图道开始给裴照初解说。

他希望重新设计规划村落:在金城四周和黄河沿岸,先空留出种植树木的林地,可种植果树或其他一些树木,宽度大概就是十丈左右即可。

“荒谬,若是按你所说,现在岂不是要让人停止施工!”裴照初怒道。

“并不是所有施工的地方都需要停工,且小人并非妄言,而是有所依据。”刘行荃将秦汉至隋唐黄河中上游的情况又复述了一遍。并对比了西南、东南和西北的情况,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