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玄幻魔法>鹿部落崛起> 第26章 东北蛔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东北蛔蒿(1 / 2)

这下部落的孩子们更忙了,他们不但要制作蝗虫干,还要抓小鸟,现在他们又不得不去割草喂养兔子和青羊,以前他们每次抓到昆虫都把昆虫的头扔掉制作蝗虫干。

现在他们把这些昆虫的头全部喂了野鸡,还要负责给这些野鸡找其他的食物。

当然喂养这些动物不光是孩子的任务,养殖关系到部落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陆子龙从族人中找到一个叫“羊”的族人,陆子龙给他取名字叫“陆大羊”,让他带领10个族人专门负责喂养这些动物。

“陆大羊”年龄不大,只有20多岁,当然在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原始社会,他已经算是大龄了。这个人平时特别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各种动物的声音他都能模仿的惟妙惟肖。

能够精确的模仿出动物的声音,首先他的观察能力和听力都是特别强的,其次,愿意模仿动物的叫声,也源于他对这些动物的喜爱。

(他当然是要喜爱的,毕竟都是好吃的肉食)基于此,陆子龙启用陆大羊来管理这些动物。

他相信凭借陆大羊精细的观察能力,能够很快的摸索出驯养这些动物的方法,并在未来为部落提供稳定的肉食来源。

时间在忙碌中飞速流逝,半个月后,在族人们的拼命劳作下,小河边晾晒的砖坯堆成了小山,随着一窑窑的青砖被烧出,陆子龙又重新调集大部分族人进行城墙建造。

这次由于使用了青砖进行建造,建造城墙的速度比之前要快了很多。

在抓到活的野鸡,野兔,青羊之后,野猪成了陆子龙的下一个养殖目标。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驯养野猪是陆子龙的重要的工作计划之一,可是野猪比较凶悍,为了安全,很难抓住活的野猪。

即使抓住大的活野猪,由于野猪个体已经成熟,很难再被驯化,因此也不符合陆子龙的驯养要求。

陆子龙需要抓的是那些未成年的幼年猪。因此虽然部落中抓了不少野猪,但都不符合陆子龙的要求。最终这些猪也都成了部落的食物。

于是陆子龙又带一些领族人去抓捕野猪,在一个山谷中,他发现在松散的沙质土上有一大片的半灌木半草的植物,高50-60cm,这些植物上面覆盖着丝状绵毛,茎杆直立,茎秆上生长着黄绿色的花蕾,叶子像菊花的叶子。

如果不是那覆盖着的丝状绵毛,陆子龙可能就与它失之交臂了。这种植物就是“东北蛔蒿”

蛔蒿这种耐寒冷的野外原生植物在植物学上又称“山道年蒿”,是多年生半灌木,也是北极圈内特有的可以被人类用来作为药用的植物。

北极圈内的气候特点一是非常寒冷;二是在每年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太阳会终日照射。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太阳会终日照射不到。这种特殊的气候特点使蛔蒿生长得十分茁壮,也使蛔蒿成为独一无二特有的药用植物

东北蛔蒿是提取驱蛔虫药的主要原料,亦驱蛲虫。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有中国有一种驱虫药叫“宝塔糖”,这种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剂就是从蛔蒿中提取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我国所有行业的发展都处于刚起步的状态,生活的环境更是十分恶劣,在这一时期,蛔虫成为了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

蛔虫属于寄生虫类,寄生在人的肠道上面,当时的医学条件十分有限,想要完全铲除蛔虫,实在太难。加之蛔虫主要通过粪便的形式传播,有着类似瘟疫一般的传播形式和速度。

一旦患了蛔虫病,腹痛不止是常事,人的肠胃是身体各项器官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肠胃不好直接影响了食欲,为此蛔虫病患者的脸色常常与身体的其他皮肤不同,蜡黄且还伴随虫斑。

民生从来无小事,百姓身体健康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所谓千好万好不如身体好,便是这样的真实写照。

为此,我国政府紧急下令研制蛔虫病的药物,然而,建国初期,各个行业都处于刚起步阶段,我国自己并没有专门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很多原料制剂都从苏联进口。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的医疗人员得知苏联正在培育蛔蒿,于是1952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蛔蒿种子进行试种。

要知道,当时只引进了20克的种子,还要被分成四份试种。在公安人员小心翼翼的保驾护航下,这些种子被送到潍坊、西安、大同、呼和浩特四个农场试种。但是仅有潍坊试种成功了。

蛔蒿在我国难以培育的原因,一是因为气候不够寒冷,二是因为北极圈每年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其他地区难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后来我国通过培养也大量种植出来蛔蒿,当时在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都有大量的种植,因此也被叫做了“东北蛔蒿”。

后来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发现和制造了许多更为有效的驱除寄生虫的合成药物,宝塔糖也就失去了市场价值。没有了上游市场的需求,蛔蒿也就失去了培养和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