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玄幻魔法>鹿部落崛起> 第10章 鹿部落的第一个五年工作计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鹿部落的第一个五年工作计划(1 / 2)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面进的方向 。

制定完目标之后,要分解目标,将目标分解到个人并落实执行。

也许计划执行中会遇到客观情况的变化,那计划也会跟着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大的框架是不变的。

当前部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生存,简单说就是要让族人吃饱饭。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部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原始大陆上并不缺少可食用的动物和植物。他们缺乏的是捕猎的方法和工具。缺乏的是发现和种植可食用的粮食作物。

如果要按照历史的发展。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农耕社会,这个过程需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但作为穿越者,他有信心将这个历史进程压缩到几十年甚至是十几年内。

根据在洞口所见的植物分布,他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和中国东北气候相似的区域。

他按东北地区的环境条件制定了一个计划,当然这个时代的气候与后世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但是这并不重要,他先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再做调整。

部落目前有388名族人,成年男性有132,成年女性有144人,未成年的小孩有80人(20个尚在哺乳,另外60个是身高不足1米的未成年)。

老人和残疾人有32人(其中老人只有不足10人,另外二十几个人都是成年的男性残疾人。这些人口数据,不是大巫告诉他的。是他自己在短时间内观察到的。

作为一个特种兵,他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超过常人,时刻关注周边环境的变化,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些人口数据和部落的情况,他只经过了一个下午就观察清楚了。

显然这样的人口结构,说明鹿部落的战斗力不强。

成年男性偏少,残疾人偏多,应该是外出捕猎的风险太大造成的。

陆子龙观察了一下,他们使用的武器是石刀,石矛和石斧。

石刀、石矛、石斧都是用坚硬的砾石磨制出来的。

在族人们切割分解大蛇的时候,他在部落中走了一下,在部落族人居住的大山洞旁边还有两个小山洞,其中一个小石洞中大概有30多人在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显著标志,由此判断他所处的时代至少是新石器时代。

虽然这些人身高普遍偏矮,但就五官和肤色来看,除了脏肮之外和现代人没有差别。

通过今天去捕猎大蛇所遇到的动物来看,也和穿越前的动物没有大的差别,部落的族人明显有了家庭的观念,他们以家为单位住在洞穴的两侧。

效率低下的生产力,造成大家不得不依靠部落共同生存。

但他们有些人身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石子,有的人挂的则是兽牙,或者是其他装饰品。但是大部分人什么也没有。可见部落有了初步的私有化意识。

他由此判断自己穿越到了距今不足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有了这些基础的判断,他制定计划的可行性就又提高了几分。

人是一切核心和基础,没有人什么都创造不了。因此部落要发展,首先要发展人口。

5年内要保证部落的人口从目前的近400人发展到1000人。这是未来5年的工作核心。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制定的。他制定的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有以下六项:

一,寻找稳定的食物来源

包括1.

至少找到野生小麦、水稻,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的种子,至少开垦部落山洞前2000亩土地用来种植。

2.找到苹果树,桃树,梨树等果树进行种植,补充部族人们所需要的维生素

3.驯化和养殖;在狩猎中抓获以下动物进行驯化和养殖。

鸡,鸭,鹅等家禽

猪,羊,兔等食用家畜

牛,马,驴,等畜力家畜

4.挖塘养鱼 食物多样化,如果有可能发展类似于“桑基鱼塘”的生态循环农业。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

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大家的印象中,只有在南方才能建成桑基鱼塘 ,东北地区,尤其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地是高寒地区,有效积温少,无霜期短,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尤其不适合养蚕。

但是众所周知的北大荒其实就在东北平原的最北边,那可是全国著名的大粮仓。

而且陆子龙穿越前,有一批农业科学家在大兴安岭林区成功的养殖了柞树蚕。

因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