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女性的压迫(1 / 1)

又是一幅新画面,而且这次的视频比起刚才那稍显灰暗的风格还多了一种血腥的感觉,天幕下的众人都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当时很多功臣都被牵涉其中。

1380年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

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1393年正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明朝,看完这段视频后殿上的官员们早就跪了一地,每个人都面露惊恐,那明明听起来是那么平淡无比甚至是毫无感情的叙述却让他们都冷汗直流。

那一幕幕血腥的画面、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就代表了一条鲜活的人命,而他们的亲人就极有可能是这之中的一员,这让他们如何不害怕呢?

而朱元璋看着这段视频脸上的神色都没有变过,他早在看到立了皇太孙时就有了预感,为了维护皇权那时的他肯定是要想办法把这些“老伙计们”都带下去的,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后人说他“残暴滥杀”,这东西他从来就不在乎,而且这本来就是他的性格,也没什么好遮掩的。

其他朝代的人也被那上面的血腥场面吓到了,各朝的官员感触是最深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可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他们每天工作都是战战兢兢的,但是现在对比起天幕上的官员的遭遇他们突然觉得自家陛下还挺好的。

以至于后来各朝帝王突然发现手底下的官员有时会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效率也至少翻了一倍。

视频继续播放。

【朱元璋的杀戮原则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杀千人,也不使一人落网,所以最后大明的34位开国功臣朱元璋一共杀了30位。

仅剩下了汤和、郭英、沐英、耿炳文四位,像徐达、常遇春、刘伯温、刘基、李善长这些开国的大功臣都因朱元璋的猜忌,被冠上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后就被杀害了。

明朝,朝堂上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刚刚已经被吓到的各个官员又承受了一波新的冲击,就连朱元璋此时都莫名有些心虚了。

被天幕直接点名的人正在绞尽脑汁寻找出路,而没有被点名的人也在思考自己的处境,未来这么乱的局面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也被牵涉其中,未雨绸缪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那上面说的如果太子不死的话都被他们一致忽略了,陛下的冷酷无情他们还是很清楚,而且万一太子以后再出意外了呢,他们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到一个人身上的。

看着底下官员们垂眸不语的状态朱元璋心里也有些着急,如今的大明还需要这些人来稳定局面,如果他们都被这未来的发展吓到了,上书请辞以求自保那朝堂可就乱套了,他必须先把局面稳定住。

他沉声说道:“如今天幕现世,燕王也获得了奖励,那下一代帝王的人选就已经确定了,朕相信凭借永乐大帝的手段自然可以震慑群臣,未来已经改变,各位不用再担心了。”

“微臣明白。”

这话里隐藏的意思不言而喻,每个人都很清楚,而且皇帝的意思他们也不敢反抗,至于他们心里的想法就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唐朝,李世民看着后世之人的评论好奇地问道:“二凤?这是什么称呼啊,朕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称号了?”

“陛下,这应该是后世之人对陛下的爱称。”

李世民听此点了点头,毕竟也只有这一个理由说得通了。“不过,这明太祖的手段的确有些狠厉了,恐怕现在大明的朝堂上有了不小的麻烦了。”

长孙皇后听此也不发表言论,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从不会做这些会留下话柄的举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