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都市言情>乾隆四十八年>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全来到(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全来到(二)(2 / 3)

之祸。其后,各弟子开始向周围省份传教,二弟子李彦稳传张仁。张仁将收元教改称“荣华会”。

乾隆二十一年,张仁案发被抓,教徒徐国泰漏网脱逃。徐国泰之后将张仁所传的荣华会改为收元教,传十字经和八字真言,又散布“十门有道一口传,十人共事一子担,十口合同西江月,开弓射箭到长安”的流言。

乾隆三十九年,收元教在河南被官府破获,徐国泰等一批骨干被处死。教徒孙贵远却侥幸逃脱。隐姓埋名过了十年,孙贵远越活越抽搐,穷的实在过不下去了,回想起收元教可以收徒敛财,于是就传了詹正林等人为徒,开始一路骗钱。

后世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民间教门的创始人及其热心传播者都是“卓越的”民间宗教家和有杰出宗教才干的精英派人物。

别亵渎宗教精神了!这些人称其为卓越的敛财者还差不多。

历史上,大部分民间教门的创教者及其传播者都属于生活极其困苦的贫民阶层,有些甚至就是典型的地痞流氓。这些人经济地位低下,自身生活难保,社会地位不高,道德品质难以恭维。

他们根本无力对别人进行救济,更谈不上抱有“普渡众生出苦海”的高尚情操。他们所谓的创教与传教,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性的追求,还不如说是在利用人们的宗教信仰,寻求一条改善自身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创教、传教、敛钱,脱贫致富才是他们最原始的心态。古往今来,这些人都是一个路数(到了现代,这些民间教门摇身一变,要不是某某大师,要不就是某某讲师;更有甚者,办起了某某灵修班。)

比如收元教第三代教主胡张氏(对!就是个女的),曾经出银一百二十两,替儿子捐了个监生。八卦教教首刘儒汉,花钱捐了山东单县的知县,前后居然当了十几年的县官。

当然,除了金钱,美色也是他们传教的副产品。

历史上,因感谢王伦医治之恩而拜师加入清水教的乌三娘,名为王伦义女,实乃王伦情妇;并且王伦的情妇还不只此一人。

而混元教的教首王会曾经公然对教徒说:“我得了志,大家都有好处......有钱的出布施,无钱的出身子,总是一样功。”

至于说明清时代的白莲教起义,那大多是因为秘密敛财的行为被官府发现,于是被逼造反,结果居然侥幸攻打官府成功!然后这些教众有一个算一个,都坐起了改朝换代当官发财讨一群小老婆的美梦。就这抱负,能不失败吗?

好吧,说了这么多,这位收元教的第五代教主---孙贵远也不是个好玩意儿!

他们在庄子外面布施的药粉,不过是人参须子掺杂麝香等其他烈性大补药物,吃下去看着是病好了,其实不过是还阳之象,虚弱的病人透支了元气回光返照,不出三天准死。

赵新不动声色的陪着这群骗子坐了一会儿,又以去催酒菜的由头离开了花厅。出了花厅,转过月亮门,李二奎正端着菜走了过来。

“东家。”

“二奎,再拿几瓶酒给骆马湖那些人!”

“还拿?!”

“拿!喝死这帮王八蛋!”

赵新站在月亮门口想了想,眼珠一转,一条馊主意冒了出来。

西跨院的伙房里,陈继山的妹妹陈二丫和李二奎的老婆张氏正在紧张忙碌。突然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要招待,两个女人一时就有些手忙脚乱。

陈二丫正忙着擀面切面,就听门外有人咳嗽了一下,然后就听见自己大哥的声音传来:“东家来了。”

只听另一个男人的声音说道:“让伙房赶紧做两大盆热汤面,会做吗?”

“会做。”陈继山转头隔着窗户道:“二丫,听见东家吩咐了?”

“听见了。”陈二丫手下速度快,十几分钟后,两大盆热汤面已经做好。“哥,面好了!”

门外的赵新等陈继山端着两个大盆出来,连忙招手叫对方将面盆放在窗沿下的水缸盖子上。他从兜里取出一个玻璃小瓶,里面装满了白色的粉末;打开后,将多半瓶粉末分别倒进两个面盆里。又找了个树枝搅合了一会,这才看不出来。

一旁的徐大用等人看的心惊肉跳,他们以为赵新是在下毒,于是迟疑的问道:“大人,你这.....?”

赵新道:“放心,吃不死。这是泻药。”

徐大用有些糊涂,只听赵新淡淡的说道:“你们一会都准备好,他们出来一个就收拾一个。尽量不要开枪,以免惊动外面。”

“哎。”

花厅里,一帮水匪已经彻底喝大了。六十度的烈性伏特加,让这群人喝的已经忘乎所以。几个透明的玻璃瓶子被土匪们视若珍宝,抱着就不撒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