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烘云托月>武侠修真>诸天皇帝聊天群> 第九百二十八章 战国四名将之首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二十八章 战国四名将之首(1 / 2)

大秦太子扶苏见到秦惠文王的态度后,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幸好,祖父还是很通情达理的,要真遇到那种老顽固,或者说,仗着祖宗身份,作威作福的,扶苏可就要左右为难了。
“好,想必这个时候,蒙将军已经调集好大军了,孙儿这就命他们去祖父您那一朝。”
秦惠文王赢驷隐约察觉到扶苏的担忧,微微一笑,扭头看向远处,悠悠道:
“扶苏,你和你父皇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寡人的眼里,只有六国,只有天下。”
“而你们不同,一个个都当上神仙了,寡人这当祖宗的,半夜做梦都能笑醒,岂会横加阻拦?”
“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太子嬴荡也很认同的点了点头。
大秦太子扶苏见此一幕,朝着秦惠文王俯身一礼,说道:
“孙儿谢过祖父体谅。”
随后。
扶苏心念一动,祭起时空舟,带上两人,飞向了咸阳城外的军营。
“嗡”
只见天空中好像有一片黑色汪洋大海,飞到近前,这才发现,那赫然是一个个穿着盔甲,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秦锐士。
而在十万大军上空,隐约间,一枚小篆微微闪烁,散发出恐怖无比的气息。
秦惠文王指着那枚小篆,心里隐隐有些明悟,问道:
“扶苏,那是何字?”
大秦太子扶苏将一艘时空舟交给大将军蒙恬后,沉声道:
“秦”
秦惠文王赢驷满脸笑容的点了点头,称赞道:
“好,好啊,后世儿孙这般争气,寡人都有些惭愧了。”
“荡儿,你也别在为父面前晃悠了,去,跟着这位蒙将军,朝堂上谁敢反对……杀!”
早就想验证一下自己现在有多强的嬴荡,闻听此言,兴奋无比的说道:
“儿臣领命!”
不多时。
准备好出征事宜后,随着大将军蒙恬祭起时空舟。
“嗡”
一道巨大,宛若将天空一分为二的空间裂缝出现。
“咻咻咻”
下一秒,十万秦锐士组成的黑色汪洋大海,有序飞进空间裂缝。
……
聊天群内。
魏武帝曹操:在战国四名将之中,依孤之见,武安君白起,可为四名将之首。
魏武帝曹操:伊阙一战,大破魏韩二十四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魏武帝曹操:伐楚一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一战,重创赵国……
宋太宗赵光义:曹贼你这惜将如命的性子何时能改一改?
宋太宗赵光义:不过武安君白起,确实是战功卓著,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
明宪宗朱见深: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明宪宗朱见深:白起此人,确实是一代名将。
明英宗朱祁镇:原来这就是武安君的意思?这不和冠军侯,勇冠三军一样?
宋高宗赵构:哈哈,一说起白起,朕就想起了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隋炀帝杨广:赵括是废物?不见得吧~
明英宗朱祁镇:怎么?隋炀帝你莫非觉得赵括是一个名将?
隋炀帝杨广:在他之后,评他功过易,在他之位,行他所行之事,难。
隋炀帝杨广:长平一战前,秦,赵两军僵持三年,秦军损兵折将,但赵国也没好到哪里去,继续僵持下去,赵国就要粮草不济了。
隋炀帝杨广:故而,赵王比秦王,更想早日结束战争,再加上阏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使得赵王心存侥幸。
隋炀帝杨广:如果举国之力一战,未必不能大败秦国,故赵王才会以赵括为将,替换了廉颇。
明英宗朱祁镇:哼,说一千道一万,赵括还是输了。
明英宗朱祁镇:区区一个败军之将,也配的上隋炀帝你这般夸奖?
隋炀帝杨广:听朕说完,粮道被断,首尾分离,只能构筑垒壁坚守的赵军。
隋炀帝杨广:在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的情况下,赵括还敢集结大军突破。
隋炀帝杨广:最后终不能出,赵括又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
隋炀帝杨广:祁镇,倘若换做是你,恐怕一早就归降了吧?
唐宣宗李忱:朕看史书记载,秦国为了这一战,也算是元气大伤。
唐宣宗李忱:秦昭襄王征调秦国河东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参战,还亲赴河内督战。
唐宣宗李忱:长平一战,赵国倾国之力一战,秦国又何尝不是?
魏元帝曹奂:武安君白起比张巡还狠,把赵军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卒回赵国报信。
魏元帝曹奂:长平一战,秦军先后斩杀,坑杀的赵军,加起来都四十五万人之多了。
魏元帝曹奂:自此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啊。
宋高宗赵构:那曹贼还不得乐坏了?那时候的赵国,简直就是女儿国啊!
魏武帝曹操:……
魏元帝曹奂:……
明兴宗朱标:……
晋惠帝司马衷:咦,朕看史书上记载,秦昭襄王想让白起统兵攻打邯郸,白起屡屡拒绝,这才被赐死。
晋惠帝司马衷:可是白起为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