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商鞅变法(2 / 2)

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提高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要求神宗朱翊钧节省“一切无益之费”,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免除了,还将神宗的日讲放到白天,以节省灯烛。厉行节俭,打击奢靡之风。】

朱元璋十分赞赏,这些法子咱也可以用用。

群臣心尖颤颤,我们活得已经够辛苦了,陛下居然还要加码,这个官不当也罢。

朱标注意到朱翊钧的名字,感觉有些奇怪,老爹定下的名字排序是什么来着?不确定,再看看。

【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万历八年清查全国土地,共七百多万顷,比隆庆五年(也就是10年前)多了两百多万顷。尤其是“一条鞭法”,这是自唐朝“两税法”后又一次税制改革。将所有赋税包括正税、附加税、贡品以及中央和地方需要的各种经费和全部徭役统一编派,“并为一条”,总为一项收入,防止官吏从中贪污。】

不少有作为的明君都将这条记在心中,将所有赋税归一,能节省不少中间环节,国库有钱,百姓少交税,官吏也无法贪墨,这法子可真好。

秦朝·扶苏也在思考,他虽不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秦二世,但自觉秦朝二世而亡也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作为大秦长公子,他必须担负起秦朝的未来。

这条赋税改革既能满足父皇对于赋役的需求,也能减轻百姓的负担,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只要将其中部分要点改一改,便能适应大秦的环境。

秦始皇自然也意识到这项政策的好处,但他心中更多的却是对天幕的吐槽,说好的讲秦朝呢,怎么讲完商鞅变法就拐到宋明的改革了,到底何时才能讲我大秦啊!

汉武帝则在与桑弘羊商量,这样的法子能不能增加一些国库收入,打匈奴好费钱啊,父亲、祖父攒下的家底不够花了。

桑弘羊:“百姓要交的税赋没有增加,国库得到的银钱却增加了,此法可行。”受伤的只有中间的贪官污吏,不过想到能让他们吃瘪,汉武帝更兴奋了呢。

【其实,早在嘉靖年间,便有地方官吏在辖地实行“一条鞭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但嘉靖皇帝一心求道,对朝政并不上心,自然也不会推广这样的政策。】

朱棣:“朕的子孙中居然有个一心修道的皇帝!”

朱棣不信鬼神,自然也无法理解这种心态,只看秦皇汉武就知道求仙不靠谱,再看唐朝那些吃丹药吃死的皇帝,怎么还会有人相信?

【一条鞭法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

雍正皇帝一边批阅奏折,一边听着天幕之言。这些事情本就是历史,他需要了解的是天幕对这些政策的态度,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点点头,对着怡亲王胤祥道:“朕的摊丁入亩便是在一条鞭法上更进一步的政策。”

【军事上内修守备,任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封蒙古首领俺答为顺义王,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立茶马互市,保持贸易往来,使马匹大增,使得俺答很久没有来犯边关。】

【要知道,在嘉靖年间,俺答多次入寇边关,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包围北京,向北、向西击败敌对的兀良哈万户及瓦剌等部,并占领青海,是当时大明北方最大的势力。】

嘉靖:说万历就只说万历,为何要捎带他祖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