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商鞅变法(2 / 3)

:“商君千古!”

【通过变法改革,各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那里夺得政权,建立起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一探秦国政治文化的形成。】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因其出身卫国,又名卫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天幕上出现的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场景,一年轻士子端坐在席间品读书籍。

另一时空,尚在魏国的公孙鞅目露震惊之色,他思忖片刻,当即拿起李悝的《法经》,从侧门悄悄离开魏相府邸,他要去秦国!

前面说起商鞅并没有提及其出身,他也没有想到商鞅就是自己,如今天下之人都知道自己的来历,再不逃走,便要身陷魏国了。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任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中庶子。】

公叔痤命令道:“立刻将中庶子带过来。”

商鞅刚入公叔痤的相府,公叔痤便与其深谈良久,知道他有大才。天幕一出,商鞅之能盖棺定论,定不能让其离开魏国。

可惜,他反应慢了半拍,商鞅已经离开相府了……

天幕上切换了一个画面,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正躺在榻上——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却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评论区:

“魏国:战国人才市场。”

“魏惠王真是个大冤种。”

“商鞅: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狗头)”

魏惠王看着天幕本是当个乐子,没想到自己变成了那个乐子,当即命令道,“去相府宣公叔丞相和卫鞅。”

可惜,他的行动慢了不止一拍,商鞅已经伪装离开魏都大梁,公叔痤正满城追捕商鞅。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被当做夷狄,六国都不带秦国玩。秦孝公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商鞅听说后,便投奔了秦国。】

天幕上出现的是电视剧名场面:商鞅游说秦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有点兴趣,但还是没有得到认可。商鞅意识到,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第三次商鞅用霸道之术游说,终于获得了孝公的肯定,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得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刚刚即位的秦孝公:“立刻前往边境,迎接中庶子卫鞅。”

如果不是秦国国力太弱,他都想直接派兵攻打魏国,将商鞅抢到秦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第一次变法:改革户籍制度,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轻罪用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废除世卿世禄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宦游之民。】

评论区:

“原来焚书是秦国的传统啊。”

“焚书确实是统一思想的最好方法。”

“日本侵华时,在满洲实行奴化教育,不能学习中文汉语,只能学习日文,细想一下,若是连续三代人都不学中国文化,那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平行时空:

始皇时还没有焚书,但李斯已经提过这个建议,他内心深处也是同意的。愚民弱民是法家提倡的。

如果国家是一架精密的机器,那么黔首就是一颗颗螺丝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一旦他们读书明理,对功名利禄有了追求,必定会心有不平,惹事生非。

儒家的人却坐不住了,怎么着,看天幕的意思,是觉得焚书是对的!

刘彻:“日本侵华!”

他看向身边的卫青,“日本在何处?”

卫青茫然道,“臣也不知……”

霍去病朗声道,“不论这日本在何处,臣都能将其踏平,献给陛下。”

刘彻哈哈大笑,畅快道,“朕有冠军侯,定能踏平四夷!”

此时的日本还是弥生时代,正向农耕社会转变。唐高宗时期,日本才定下国名。

朱元璋:“这不是咱定下的不征之国!”

他三观有些崩溃,那样一个弹丸小国也敢肖想侵略上国,还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